

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省教育厅近日组织了“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大家谈”系列报道,部分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教体)局的领导同志围绕“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各自的工作谋划和落实举措。现摘编如下,敬请关注。
王丽娟(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教育“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地位作用。郑州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强化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前瞻性配置,稳步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持续提升普惠性资源供给水平。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和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行动,到2025年年底,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在85%以上。到2027年,市级新优质学校扩大到300所左右,其中高质量引领校80所左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加快培育科技、人文、外语、艺体、综合等特色高中,推动多样化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试点,持续为教育事业发展添动力、增活力。牢牢把握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深化“双减”成果,全力抓好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示范区等改革试点,全力推进国家级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申报,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是建强培优教师队伍,巩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创新教育英才引进培养机制。力争到2025年,培养省市级名师220名、骨干教师3000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蔡建春(中共开封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开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开封市对标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宏伟蓝图,努力推动教育由“大”到“强”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一是坚决守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生命线。立足群众关切,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校际互补、群体共享的教育格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全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城区高中外迁和县域高中建设等工作。立足服务发展,实施全市中职学校资源整合优化。借力郑开同城化发展战略,对接智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文化旅游等重点支柱产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1-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全力服务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全力支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升本。引导兰考三农学院等市属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是持续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铸魂育人,思政先行。立足开封市情,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为思政教育注入文化元素、红色元素、劳动元素、科技元素等,构建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格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实施“强师计划”“三名工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积极投身教育综合改革前沿。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加快建设市级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以及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融合,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教育环境数字化改造,提升全市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加快建立多元主体、多个维度、多项环节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中学校与高校合作,积极开展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人才的培养。
于晓峰(洛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洛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洛阳市将全面贯彻会议精神,锚定人民群众对更高、更美好的教育追求,以高质量建设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牵引,持续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加大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力度,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推进第二轮“县管校聘”改革,深化校长选聘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持续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聚焦教育内涵建设,巩固“非约定式”思政教育成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孙洪涛(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将之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凝聚共识,笃定前行。
一是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践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统筹推进体制、机制、管理、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优化服务保障措施,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加大办学硬件投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持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来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三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光荣感、使命感,营造强师德、树典型、争先锋的育人氛围,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努力将学生培养为栋梁之材。
李玉川(中共鹤壁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鹤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鹤壁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学习明方向、厘思路、优谋划、强措施、促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抓好“三个”构建,努力在推进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中贡献鹤壁力量,做出鹤壁实践。
一是构建“五育”育人体系,抓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立专家和管理委员会,建立三大区域联盟,建设思政网络名师工作室120个、城乡教研共同体119对,推行每天“5分钟思政教育”首课制度,强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市、县、校”三级视导机制,构建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心理健康问题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健全学校体育竞赛体系,让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打造特色美育课程和实践品牌。
二是构建“优质”均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推进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建设,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年内新增公办学位1620个。完善规划和方案,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力争2030年全部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认定。深化职普融通,分区域、分行业打造一批职业体验和启蒙基地;推进产教融合,以优质产业园区为基础,培育1-2个省级以上涵盖中职、高职、本科学校的示范性产教联合体;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职业学校全部“国标”化,并建立常态监测机制。
三是构建“新态”发展体系,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聚焦塑造新优势,加强“云网端”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搭建数据互通、技术集成、应用协同的连通体系,推进市、县两级数字教体资源平台的聚合;推进县区教育专网建设和数字校园升级改造,年内星级数字校园认证率在90%以上;积极开展大数据课堂应用探索,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曹祖臣(新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我们深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新乡市将从三个方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
一是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谋划“一纲要、一布局”,“一纲要”即科学制定教育强市规划纲要实施意见。面对目前较大的教育规模与未来人口新趋势,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制定具有新乡特色、符合新乡实际的教育强市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一布局”即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布局,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2024年计划稳妥撤并小、散、弱学校200所,逐步实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寄宿制中学向县城所在地集中;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一校一案,持续推动集团化办学;建好市区特教班和融合幼儿园,督促条件具备的县区至少建立一个特教班,不断提高特殊群体的义务教育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果。抓好“一提高、一提升”。“一提高”即提高课堂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创新作业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紧盯“减负、增效、提质”发展目标,抓牢课后服务保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与课后服务质量。“一提升”即校外监管能力的提升。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加大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滋生等行为的治理力度,推行网格化管理,努力形成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监管执法新局面。
三是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一专网、一平台”。“一专网”即加快全市教育专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IPv6的规模部署,实现IPv6全覆盖,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一平台”即以我市入选全省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试验区为契机,加快建设全市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开展相关人工智能教学活动,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教与学的方法,将人工智能课程和已有课程进行适度融合,努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
杨建路(焦作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焦作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持续扩优提质上作好大文章。
一是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逐步增加公办资源供给,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优质普惠、管理规范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推进孟州市建设“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示范区”,引领带动全市学前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城镇中小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三是持续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初高中六年贯通培养新模式,推进优质普通高中集团化发展,创建一批科技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和综合高中等特色学校;加快推进市十一中迁建项目,持续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四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聚焦我市“3+13+N”产业链群培育和服务业发展需要,引导职业学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更多地方紧缺人才和能工巧匠。
五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深入推进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焦作样板。
葛磊(濮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濮阳市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奋力谱写濮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