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得着成长思维 看得见素养轨迹
作者: 杨丰烈
“新生态教育”旨在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教育新生态。由“理念系统、行动系统、云端系统、视导系统和评价系统”组成的助力学校、校长、师生、家长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驱动体系,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大教育、全课程、活课堂、高质量、新生活”的新生态教育格局。
新生态教育电子成长档案是新生态教育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的一种服务新模式;是“线上主导,线下主体;线上容量,线下质量;线上探讨,线下探索;线上模拟,线下真实;线上测评,线下数据;线上管理,线下成长”学习中心的数据枢纽。
新生态教育电子成长档案在其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始终信守“读懂人性的个性,点燃个性的德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与生命成长”的育人理念。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发挥着“从骨子里产生一种正心、正念、正行的正能量”的核心动力作用。
新生态教育电子成长档案主要是围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元目标,在“强化德能、开发智能、锻炼体能、陶冶美能、训练劳动技能”的过程中,进行数据动态的采录和科学分析;凭借多维度、多元化、全学段、跨学区、课程化、过程性、个性化、可视化等方面的优势,翔实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学段学习情况,呈现学生接收“家校社”教育的“阳光、土壤、水分”等大数据。这些采集的信息,通过扫描电子学生证的形式,轻松传入数据库,自动生成可视化的“成长树”(如下图),为纸质成长档案提供随时可查的线上资料。
新生态教育电子成长档案不只是一个电子产品,而且是一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服务素质教育的评价系统,更是一种“课程思政化、思政常态化”的育人新模式。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后台管理、“五育”测评、新生态云的平台和APP,解放了对教师考评的烦琐劳动;二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核心素养,具象为课程群行为表现基准的评价;三是根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学段要求、学业质量的表现描述、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转化为学科教学的课堂行为表现基准;四是用技能素养的校本课程引导和规范行为准则;五是融入学校原有的评价量表,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六是通过特色目标培养的主题教育和信息化融合新课标的课题研究,不断深化电子成长档案的内涵,扩大其外延。
新生态教育电子成长档案评价系统中的技能素养课程系班会主题教育课程,旨在培植“三生”内涵,健全人格体系,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原则上,各学段、各年级每节课教学内容都是难易有区别、深浅有联系,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班主任要根据学段、年龄、心理,按照技能素养课程框架体系,研发适合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班会主题教育的课程内容。
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是有了核心素养的表现才去鼓励,而是有了素养立意的课程,才能培育核心素养。在课程化的教育评价和个性成长中,每节课的行为表现基准要求和个性要求,通过自我评、学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摸得着成长思维,看得见素养轨迹”的电子成长档案。
这样,校长、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会有理有据地随时调整知识能力的梯度,把脉教育教学的方略;家长、学生根据可视化的成长树和一键生成的综合素质报告册,在学生成长的足迹中看到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