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感养成的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 付卫平

小学生责任感养成的课程建设研究0

责任感培养是小学阶段学生德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及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构建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生责任感养成课程及相应评价体系,强化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紧扣立德树人,制定课程目标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我校针对不同的学段,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责任感养成教育。

低年级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渗透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帮助他人的责任意识;中年级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渗透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让学生逐步养成对他人和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及责任行为;高年级目标是在巩固对自己、对他人责任意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如左下表)。

二、围绕重点目标,设计课程内容

学校课题组围绕不同学段的重点目标,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展开课题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校座谈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设计项目内容。

项目内容设计从学生实际着手,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责任感课程所选主题、项目任务均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来规划设计,逐步将不同学段学生在责任感方面“需要提升什么”和“怎样提升”联系起来,通过系列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实践中逐步养成相应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

三、课程实施:家校携手,学科融合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责任感教育的实践性,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家校携手,同步推进,同频开展。如围绕“大美河南”主题,我们开发了“为亮丽东区代言”系列课程,组织家长带孩子走进郑东新区金融岛、如意湖公园、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等地,让孩子了解东区文化、感受东区魅力、为亮丽东区代言。孩子们针对各自的学习收获,或以精美的学习单呈现、或以录制的小视频呈现,用不同形式,分享对家乡的责任意识与自豪之情。同时,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学科的融合,结合每个学科各自的特点,把责任感培养融入学科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立项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生责任感养成课程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2YB0875)

(责 编 清 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