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趣味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小岩明朝学者袁宏道提倡文学创作应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清代史振林曾说过,诗文之道有理、事、情、景,各自都有不同的趣。趣者,生气与灵机也。可见,文学作品隐藏着作家的独特趣味。语文教学要努力发掘文学之趣,运用切实有效、生动新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趣味教学法。
一、巧设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学,并不是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全部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己探索并获取知识。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出色的导入,会瞬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面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比如学习《诗经·采薇》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豌豆苗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植物。讲《关雎》时,教师可以从一张雎鸠鸟的图片或一首乐曲入手,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讲《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东坡肉的故事。有肉必有酒,有酒必有人对饮,有对饮必有对话,然后自然地引出文章中运用对话的写作方式,自然而然地在故事中完成对作品背景和写作方法的介绍。
二、发掘有趣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概念阐释,而是通过有活力和美感的语言,发掘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思维方法,努力发掘作品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比如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平时和家人朋友聚餐时会干些什么,春天到河边郊游时会做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魏晋时代的文人名士在春天郊游时,会做不少有趣的事情,他们喝酒是曲水流觞,表达心情是写山水诗,展示洒脱是通过行云流水般的书法。
三、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
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现古人生活趣味的内容,古典戏曲和小说等更是古人生活的全面展现。在讲解这些篇章时,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把学生带入古典文学的意境。
比如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穿上古装,分角色扮演孔子和各位弟子。通过演绎角色,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义、收获知识,在乐趣中接受经典作品的熏陶。
四、运用鲜活有趣的语言,让学生消除距离感
语言是生活的艺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网络热词,会使课堂鲜活灵动,从而大大拉近学生和文学的距离。
比如要讲苏轼,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最有文化的美食家,是他把吃上升到了美学高度;讲韩愈,可以说他是中国最乐意做老师的人,是他对老师的作用下了定义;讲蒲松龄,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意志力最坚强的“圣斗士”,面对人生逆境不屈不挠;等等。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