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善于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 王卡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不仅承担着青少年识字断句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孩子们接受并认同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一定要将正确的价值观植入课堂和学生生活,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到赋能、定向、纠偏作用,这是每一位在小学语文教育一线的教师都需要注意的。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正确把握教育方向。调查发现,在把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与时代新潮流并轨的同时,一些经典性的教育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断地被删去,如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被删之后在每一次课改中都会引发社会的激烈讨论。且不论结果如何,单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文本变动背后的争论,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在价值多元背景下对待“新内容”与“旧题材”的不同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生动的实践,也就是要在具体生活学习中去不断地践行才会有生命。特别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言传身教更能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教学内容渗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教师以身示范、学生榜样的渗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通过教育环境的渗透,能够浸润学生的心灵;通过实践活动的渗透,能够促进学生习惯养成;通过教育评价的渗透,能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学习,更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榜样,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对于教师而言,难题不在于把道理说出来,而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讲出来,怎样把课讲得生动。因此,教师除了磨砺自己的讲课技巧,还需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吃透教材。此外,多媒体的运用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无论怎样教学,吃透教材始终是讲好语文课的基础。如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要引导孩子们看到学校的五星红旗要爱祖国、爱家乡;如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要努力将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正义感和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每一篇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教师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践行到教学实际中,这样才能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