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刘炜 蒋赏“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改革既是减负提质增效的切入口,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为解决以往作业功能窄化、内容枯燥重复、不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问题,我校将“实施作业建设”作为行动支点,开展“小作业大改革”行动,通过构建作业管理体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全面优化作业的设计与管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健全作业管理体系
1.完善作业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学习解读政策,建立“四位一体”制度体系,落实责任分工和日常评价监督。我们出台的《作业管理十条》从作业设计、书写、布置、反馈等方面规范要求,明确方向;《作业设计与审查制度》完善作业设计标准、审查流程,确保作业质量;《作业布置制度》统筹作业的时间、总量,公示作业内容,明确作业要求;《作业批改与反馈制度》调控课堂教学,提升作业时效,保障学习效果。
2.规范作业管理流程
学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作业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结合校情、学情及教师队伍情况,形成规范的“一核心、四环节”作业管理流程体系,全程管理、全程监督,科学评估教育教学效果,将作业作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利器,实现“小作业大改革”。
为了确保“双减”落地,学校既要顺应改革,又要确保学生学会、会学、会用,作业就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为此,学校围绕“素养导向的高质量作业”这一核心,开展“四环节”作业管理。
环节一: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依据作业目标,对作业内容、难度、类型等维度进行统筹思考的过程。学校遵循育人为本、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体现差异的原则,制定“六关注”作业设计标准。如内容维度,主要进行课时作业、单元作业、项目作业的设计。分层维度,设计“A/B/C作业套餐”,A套餐扎实知识基础,B套餐倡导思维进阶,C套餐提升综合能力,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借助作业“属性分析表”,梳理单元作业设计模板,利用作业设计“六步法”,选编、改编、创编作业题目,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形成作业设计资源库。
环节二: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时考虑分层和时长,确保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实践与提升。学校采取“教师试做制”,确保作业数量和时长不超标,及时发现难点和困惑,利于后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批改与指导。再进行三级会商,制定作业内容、控制作业总量、学科平衡分配。每天下午,教师对作业内容制定、作业总量控制、学科平衡分配进行三级会商。放学前教师将会商后确定的作业进行公示,学生按需选择“A/B/C作业套餐”。此外,学校课程教学部每日对作业布置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做好记录并将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环节三:作业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各学科书面作业从书写要求、订正格式及要求等方面给学生明确指导;活动类实践作业,评价建议前置,通过指导式、范例式、资源式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环节四:作业评价与反馈。对学生作业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学校要求作业批改有痕迹、评语有温度、问题有反馈,其评价遵循四原则(过程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反思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并通过“三级、多维、多样”进行全方位、多元化评价。作业抽检常态化是作业管理的制度保障,学校课程教学部每月开展“四查四展”活动,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做好“双全程”监管工作。
二、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
1.理论学习专家引领,梳理作业设计流程
作业设计能力,是“双减”背景下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科大单元整体规划,遵循科学的流程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我们组织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从理论层面明确作业的内涵和价值,了解作业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当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学习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逐步形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校邀请专家团队指导骨干教师成立“学科工作坊”,在专家的引导下挖掘单元教学与单元作业之间的关联,借助“作业目标与任务设计表”“作业属性分析表”“题目设计分析表”等进行单元作业的设计。
2.建立学习共同体,设计高质量单元作业
“双减”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通过学习共同体研讨来推动作业改革。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校学科教研组研读课程标准,明晰学科核心素养,精准把握学情,借助工具梳理作业设计流程,通过搭建单元教学框架来确定单元作业目标、设计单元作业内容。
如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设计的“描众生之相,写形色之人”单元作业,创设了“校刊征稿”的真实情境贯穿整个单元,通过设置进阶式阶段任务形成连续性作业,并遵循从课内学习到课外迁移、从认知到应用、从读到写的语文学习规律,完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该教研组分析统编语文教科书写人的习作序列、单元“大概念”、单元学习目标与任务、单元作业目标,组织本单元整体教学架构和单元目标分析。
3.重视高效能的作业实施,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高效能作业实施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首先,遵循“能者多劳,后进者适减”原则进行科学的分层作业布置,控制难度、控制时长。其次,通过方法指导、习惯培养、家校协同育人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再次,通过多样的批改方式、批改评价、批改要求进行高效批改。最后,重视讲评与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大单元作业建设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ZJ26)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