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助力阅读文化建设
作者: 李梅阅读之要义无须赘言。校园是阅读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教育人是最应该捧起书本的人。“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如何使读书成为学生知识汲取、灵魂壮游、品格进阶的具体路径,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的。
那么,如何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感知阅读的精妙,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唤醒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进而建立终身阅读和学习的信念,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的特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尤其是语文教研的作用,助力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和推广,进而构建书香校园,让孩子在书香中丰盈精神、快乐成长。
一、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拓展阅读空间
语文学科有推动阅读文化建设的先天优势,易于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和语汇辞章之妙。“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应优化设计、提质增效,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
语文教师首先要爱读书,教师读的书多了,文本解读的能力就会增强,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任务的设定、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知识的生动讲解与文化的无声浸润兼而有之,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趣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文本教学适当推荐其他相关的优质阅读文本,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二、开展阅读活动,拓展学科外延,共建共享资源
在语文教学教研中,教师恰当设计阅读活动,拓展阅读外延,让阅读体系化,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和思考活动中获得滋养,这是从课内得法向自主阅读延伸的关键环节。如教师可设计“图书漂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换阅和班级图书漂流结合的方式,让书流动起来,同时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困惑等以特制书签的方式随同漂流;开辟“无声课堂”“无声阅读区”,让学生安静地阅读,享受阅读的美好;设置“交换空间”,让读书成为思想、精神交流的纽带。
除此之外,结合读书活动的开展,教师还要重视阅读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层次,研读、挑选并推荐适合的相关书目以及音视频等,讲究循序渐进、取舍有度。
三、细化阅读评价,恰当阅读迁移,激发阅读活力
一些学校在阅读文化建设中,常常更多关注学生是否读、读的形式、读的数量,而对于读的态度、读的方法、读的习惯和读的效果则缺少细化的评价。对此,学校应有一个整体读书规划,推荐重点书目,同时根据阅读的进度和关键环节设置阅读评价量化表,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写好阅读反思和阅读笔记,并对学生读写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创作兴趣。
阅读评价需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校可以进行分层阅读的教学研究和设计,设定阅读的评价阶梯。同时,阅读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知识上的收获,也要关注学生在精神层面的成长,促进校园形成爱读书的文化氛围和风尚。
核心素养要求下的语文学习,不单是知识、能力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形成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阅读的迁移,如开展“学生作品研讨和升格指导”“微型写作指导”等写作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在阅读中找到解决学生写作问题的路径;将阅读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不同领域的广泛涉猎,让学生见多识广,拓展思维;除了晨读、午诵、暮思的习惯养成,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精神的栖息地,不断丰盈生命。
总之,语文教研可以有效助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以课堂为阅读推动的主渠道,传递文化之美,建立课内和课外的有效连接,从而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中快乐成长。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