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激扬生命

作者: 王利

三尺讲台追梦人,二十七年守初心。自登上讲台那天起,我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核心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兴趣足了,学生才有学的动力,才能学得专注。我经常将相声、小品、评书、朗诵、专访、双簧、手工等融入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将学生分为三组,让他们分别模拟菲利普夫妇的口吻,将“遇于勒”“盼于勒”“躲于勒”等情节搬上舞台。学生兴致很高,纷纷投入对情节、人物、细节的揣摩中,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课堂掀起阵阵高潮。

开发学生智慧。学生是一个个有着生命智慧的个体。在教学中,教师不应采取“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应设置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寻文本,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开发智慧。例如,在教《智取生辰纲》一文时,我用很短的时间带学生认识了生字词,然后提出问题:杨志是谁?他为什么押生辰纲?吴用是谁?他为什么叫“智多星”?他的“智”体现在哪些情节?通过一系列问题,学生开始调动自身智慧,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有的学生甚至联系在《水浒传》中读到的情节,使得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挖掘学生潜能。学生的潜能远比教师想象的大得多。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狼》时,我向学生提出组建“野狼问不倒”“屠夫不怕问”“高端访谈”三个智囊团的建议,让他们做足功课,以便回答记者团提出的问题。课上,记者团的问题五花八门——野狼先生,您如果止步于屠夫偷过来的骨头,而不是那么贪婪,那是不是就不会死了呢?屠夫先生,从怯懦到愤而杀狼,您的心中经历了哪些思想斗争?……显然,这些问题课本中并没有现成答案,需要他们根据文本展开想象,追寻答案。尽管学生的有些答案不太合理,但他们的潜能得到了挖掘。

夯实学生地位。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知并不是明确的,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强化。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我还引进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即采用一周一评比的方式,选出优秀的组、组员(班级之星)和最具潜力的组、组员,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盟友又是竞争对手。优秀组和组员(班级之星)要在周一班会上介绍本组和组员的经验,最具潜力组和组员要在下一周写出本组和本人的提升措施,以便向优秀晋级,并请全班同学监督。采取“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习惯于“等”“靠”“要”。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我喜欢的诗句,也是我心目中的语文教学风景。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会始终将自己定义为“引路人”。作为引路人,我将继续带领学生漫步语文课堂,探索文字奥秘,让他们读好书,走好路,迎来美好的明天,创造生命的精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