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依据”有效提素养

作者: 李天元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既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又要保证作业的质量,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就对作业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统编小学教材二年级语文课程为例,谈谈如何设计作业。

一、依据教材内容

作业设计首先要依据教材,包括课文内容、课后习题以及“语文园地”等。课文中的一类生字、二类生字和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字背后蕴含的道理、品德情感的熏陶、经典文化的传承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所在,因而是我们设计作业时首先要关注的内容。课后习题多指向课文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也是我们设计作业的重要依据。

二、依据学生特点

1.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一般在7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以及注意力的稳定性还较弱。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认真完成适合年龄的作业任务。比如,我们可以将作业设置成“通关”模式,争强好胜的个性会让他们积极投入作业。

2.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设置作业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相关经验,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得到真正的成长。

3.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班孩子特别喜欢动手制作,因此笔者会在布置此类任务时提高要求。比如,让学生用废纸板制作一个玩具,并且写出制作过程和玩的方法。他们还喜欢续编故事,笔者就经常布置此类作业,从最开始的寥寥几句到后来的详细生动,逐步调动他们的兴趣。

三、依据现实生活

1.依据社会热点

设计作业要联系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如在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笔者结合之前“天宫课堂”的授课内容,让学生谈一谈感想、写一写理想、画一画场景,这样学生理解了内容,还升华了情感。

2.依据节日习俗

许多节日也是我们设计作业的一个切入点。比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会安排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充分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母亲节到来时,我们会让学生演唱《游子吟》,制作母亲节礼物,排练手势舞等,融洽亲子关系。

3.依据地域特色

在设计作业时,还要考虑本地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比如,学习《神州谣》之后,笔者指导学生结合本地特点,描绘小麦丰收的场景,写写森林公园、文岩渠、万寿塔等地景色,了解本土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作业设计的思路有很多,只要时时体现出以教材为根、素养为本、兴趣为魂,就能设计出有效有益的作业。

(责 编 清 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