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跨学科德育实践探索

作者: 罗春芳 胡玉湘

新时代背景下的跨学科德育实践探索0

所谓教育,归根到底在于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这是教育服务社会的天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在中学跨学科课堂中开展德育进行探究。

一、紧跟时代步伐,厚植家国情怀

1.共克时艰,各司其职

把苦难当教材。三年疫情,最铿锵有力的语言,就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就是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疫情中的感人事迹——广大医护工作者是如何舍小家为大家的,解放军官兵和人民警察又是怎样不惧危险挺身而出的。通过这些感人事迹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家国情怀的内涵。

身为化学教师,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抗病毒药物中中药与西药的成分、消毒防护的措施、隔离的注意事项、疫苗是如何研制的等这些涉及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还有面对疾病,面对火灾、水灾,以及环境污染等,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实用的处理方法,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可贵。

2021年7月,一场肆虐的洪水给我省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抗洪救灾期间涌现了很多感人故事和温暖瞬间。此时,我们需要思考该如何把这次灾难当成教材,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当灾难来临时如何做好自救,还要告诉学生,面对灾情,如何消除心理恐慌。科技的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让人们自以为掌控了世界与自然,而当大自然开始反噬人类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我们要教育学生面对自然和生命时应怀揣敬畏之心,用敬畏之心来顺应、利用自然,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树立榜样,播种希望

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线上线下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之美。如数学可以让学生体会数理逻辑之美,物理可以让学生感受探究之美,生物可以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之美,化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变化之美,以美养德。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华罗庚、陈景润、邓稼先等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介绍侯德榜、张青莲、屠呦呦是如何严谨治学的,钟南山、张定宇等人在抗疫时期又是如何奋力抗疫的。通过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我们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为国为民勇于奉献的种子。在理科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有机插入,不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除了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正义感和荣誉感,遵循基本的科学道德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道德意识和品质。

科学无边界,科学家所坚守的良知正义,兼济天下的胸襟和情怀最能打动人。科学之发明是为了人类和平、造福人类,世界因科学而美丽,生活因科学而精彩。

3.前沿科技,畅享未来

在化学教材的“绪言”中,编者介绍了化学在我国古代发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造纸、制火药、烧瓷器,还是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的冶铁,战国晚期的炼钢,这些都离不开化学。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社会观的教育,使学生从更厚重的时代背景中认识科学的价值和魅力,航天技术、宇宙探秘、新能源发明,未来有更广阔的科学田野等待学生去探索、耕耘。

放眼当下,中国航天、中国智造取得的成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素材。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之际,笔者给全校学生做了“飞天梦想千载逢,航天化学起神功”的专题讲座,从航天材料讲到航天员的衣食住行,以及航天精神等,让学生知道中国的高速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是息息相关的。北京冬奥会期间,笔者给学生及时讲解冬奥化学元素,讲冬奥精神、科技前沿,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思想。

二、巧抓教育契机,开展生命教育

学校在校园文化、校本研修、师德教育、人本管理、课改创新、德育创新、特色艺体等每个管理环节,都积极落实“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校训,全方位立德树人。结合班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全方面渗透生命教育,树立生命教育观,尊重生命差异,提升生命质量,彰显生命价值。理科教学中通过“智慧美乐”课堂,教师不失时机给学生传递生命价值观。还有甘肃马拉松人员遇难事件,哀牢山地质人员遇险,马航、东航坠机事故,以及火灾和爆炸的一些视频……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都可以成为教师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还组织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演讲和辩论,唤醒学生珍爱生命、健康体魄、健全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点滴滴中有机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德育。当下的教育,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强调把校内和校外的资源相融合,强调把社会当课堂、把世界当教科书,要化“天地万物”为课程资源,这样才能发挥课程育人的最大价值,才能更好地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我们也才能培养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出彩中国人,才能真正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变成现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善于开展德育,努力使得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科学,成为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的阳光少年。

(责编 再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