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作者: 李婧 郭娟 王成琳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身体的快速成长和变化对心理的发展影响很大,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其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不少中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和不良行为,比如厌学、考试焦虑等。运用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咨询方法,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教育中经常应用的绘画疗法,指的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自由表达情感,并在绘画过程中使负面情绪得以宣泄,从而实现重建自我、人格整合的一种心理诊疗方法。
一、绘画疗法的特点及优势
1.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有部分学生是被班主任、教师或者家长强制要求来进行心理咨询的,由于本身就有抗拒心理,对咨询并不配合。而绘画创作的形式易于让他们打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心理困惑。
2.有利于缓和心理冲突、调节负面情绪
绘画作为展现学生内心情感的方式方法,可以反映青少年潜在的心理信息。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将自己的内心冲突、复杂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绘画活动可以有效调节和宣泄他们的情绪。
3.有利于提高自我认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面对复杂的心理问题,教师、家长或学生自己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对问题缺乏深层认识。在绘画的时候,学生能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把抽象的心理问题具体化。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了解真实的自我,释放被压抑的本我,重建真实的自己。
二、研究过程
1.调查与结果分析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新乡市某中学七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收回590份问卷且均为有效问卷。
在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331人(占样本总体的56.1%),女生259人(占样本总体的43.9%);独生子女147人,非独生子女443人;在家庭类型上,完整家庭548人,重组家庭18人,单亲家庭24人。
本研究选择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此量表共有60道题目,分为10个维度,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在统计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在每道题所给五个等级中进行选择。基于程度的区分,用1分、2分、3分、4分、5分来表示。1分,认为无问题;2分,认为存在轻度问题;3分,认为问题程度为中等;4分,认为问题较严重;5分,认为问题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通过对10个维度的分值进行平均分计算,得出的结果就是被试者心理的均分。得分在2-2.99,为轻度心理问题;得分在3-3.99,为中等程度心理问题;得分在4-4.99,属于较严重心理问题;5分及以上,有非常严重心理问题。如果计算得出总平均分在2分以上,那么就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无得分在4以上的学生;得分在3-3.99的学生有12人,存在中等程度心理问题。本研究针对出现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借助绘画疗法,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2.绘画心理辅导干预
本研究对筛查出的12名中等程度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团体绘画干预。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绘画心理团辅活动,辅导4个月共计16次。所有参与干预的人员均接受过专业教师系统的绘画心理技术培训。首先,通过分析绘画作品的色彩、线条、位置、内容等来分析画的整体效果;其次,对绘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从问题呈现、表达与领悟、探索与重构三个阶段积极探索新的应对问题模式,改变不科学的应对方式,并将崭新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认知应用于现实生活与学习中。
最后,我们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12名学生做后测,通过前后测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这12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心理维度都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而且他们还能够积极将干预后产生的效果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说明本次干预效果显著。
三、运用绘画疗法的注意事项
1.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前提
要有好的心理咨询效果,咨询师和来访者必须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对人际关系敏感,良好的咨访关系更显重要。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心理教师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来访学生,创设支持性的咨询环境。只有创建良好的互信关系,学生才可能排除抗拒、敞开内心,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从而保证咨询治疗的有效性。
2.以学生为中心,切勿先入为主
绘画作品是学生某一段时间内个人真实内心感受和情绪的体现,其所绘制的图画深受学生自我认识和性格的影响。一幅作品绘制出来后,心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绘画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解读,进而促使学生去探究深层次的自我,激发自己的修复能力。在咨询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在分析学生绘画作品时,教师切忌先入为主,要尊重学生在绘画作品中的表达,与学生共情。
3.注意绘画疗法的适用性
在个案的咨询中,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觉得自己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有病的表现,他们多是被要求来进行咨询的。绘画疗法对于这样的学生适用性比较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此外,绘画疗法在面对学生的情绪障碍、情绪困扰为主的问题时具有优势。
4.需强调不是专业美术课
心理咨询中绘画的目的是通过绘画内容的呈现来展示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有的学生听到绘画会担心自己画不好,心理教师可向他们强调,只需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即可,没有任何限制。
总之,在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中,绘画疗法适用性很强。它契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通过对话来展现真实的自我。在绘画疗法中,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绘画作品去探究分析其内心感受,以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编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