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五育”融合内涵提升教师“五育”能力

作者: 郑俊

挖掘“五育”融合内涵提升教师“五育”能力0

教育改革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育人质量。“五育”融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普通高中要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教师“五育”能力的提升是重点。挖掘“五育”融合内涵,探索教师“五育”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对于促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参与热情

许多一线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比较看重的是课堂效果和考试成绩,因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高考成绩。繁忙的教学工作占用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常常会认为“五育”能力提升以及相关课程的开发和自己关系不大,也会认为这些工作是额外的负担。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会大大影响教师对“五育”并举课程开发的兴趣,随之也将大大降低这项工作的质量。

因此,学校领导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教师的参与热情,引导教师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

二、创造交流机会,培养专业精神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教学生做题考试,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塑造人品格的高尚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征文、讲座、教育题材类视频欣赏、评价表彰等活动来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树立榜样,促进教师自觉成长。教师的专业精神需要不断提升,如果形成良性循环,那未来在诸多教学实践中,将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影视节目,也可以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

我校曾举办过“我眼中的最美教师”征文活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用语言表达,用文字赞美。在学生笔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无不彰显着教师的专业精神。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塑造教师的美好品德,锻造教师的专业精神。

三、搭建学习平台,增强融合意识

提升教师“五育”并举课程融合意识,需要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增强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的活动有以下四类:一是邀请“五育”并举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举办讲座,要求教师听讲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促进教师“五育”并举课程融合意识的提升。二是选派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分享学习经验。三是将学校之前做过的工作进行汇总,形成本校的工作范本。组织优秀教师对这些材料进行学习,组建本校“五育”并举课程开发的“先锋队伍”,辐射引领全校教师。四是以点带面,由骨干教师组建培训小组,在小组中对“五育”并举课程融合相关活动进行深入学习,并将优秀活动成果汇总整合,逐渐形成一支以优秀教师为主体的能力强、专业精的教师队伍。

四、完善成长体系,提升融合能力

完善教师成长体系,优化教师发展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师融合能力。学校可依托课题研究、课堂整合、社团活动、业务交流等载体,组织教师形成学习、研修共同体,适时开展相关讲座、课例研究等活动,搭建学习平台,促进全体教师融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发展。

一是发布学校专项课题研究内容,要求全校教师以“五育”融合能力提升为专题,开展课题研究,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完成相关研究内容;组建形成课题组,共同开展深入的研讨交流,提升自身“五育”融合能力。

二是开展专项社团活动,选派教师指导学生组建社团并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提升教师能力。

三是在各学科开展业务学习研究活动,打造“五育”融合精品课例,开展学科内研讨交流活动,以此提升学科教师的融合能力。

四是适时开展评价表彰活动,及时挖掘、表彰相关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并将优秀成果集中汇总、推广实施。

五、组织丰富活动,养成融合习惯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将“五育”融合融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让师生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比如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叫响“五育”融合的口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添“五育”融合的元素,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五育”融合的环节等。

六、制定评价方案,促进能力提升

学校可制定“五育”融合相关活动的总体评价方案,这有利于促进教师内部交流调整,也有利于激励教师不断创造。具体来讲,年级制定年级评价方案,处室制定处室评价方案,每一个方案都各有侧重,又相互兼顾。年级或处室要分时段把其制定的特色评价激励方案及时汇总起来,通过评价激励方案,大力表彰学习典范和实践先进。并对这些典范充分挖掘,不断萃取其先进经验。同时,年级或处室还可将这些内容进一步研讨、推广。这有利于促进教师在研讨中学习、在推广中实践、在实践中调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普通高中‘五育’并举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212515050)

(责编 白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