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及实现研究
作者: 刘吕红在办好“大思政课”的时代背景和课程要求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为新的育人体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致力于开辟发展育人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育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从其价值内涵、价值实现及价值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和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作为新时代的育人体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蕴含有战略、育人、学科、课程四个方面的价值内涵。
1.守护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价值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青少年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我们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业,这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明确回应。从理论价值讲,站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历史关口,教育形态、任务和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科学性、规律性、整体性地把握思政课教育提供了新范式,使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内涵更加丰富;从实践价值讲,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将不同学段思政课进行课程联通、教材贯通、师资相通、教学融通、管理畅通,推动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灵魂课程、关键课程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这是以教育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价值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人学思想为指导,将统筹育人目标与遵循育人规律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成果向教学成果进行转化,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路径;在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总目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遵循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形成思政工作的长效发展模式;把握思政课教书育人规律,注重思政课内容的层次性和吸引力;将思政课深植于学生成长规律之中,探寻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机制。
3.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科价值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实际,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讲授方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从教育对象看,青少年学生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信;从教学主体看,教师队伍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成就中找寻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思路,彰显思政课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自信。同时,针对思政课还存在不能充分满足各学段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不够强等问题,要从国家层面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制度建构,完善教材体系层次递进;从地方层面主导思政课一体化的组织开展,统筹协调育人机制的落地实施;从学校层面促成思政课一体化的教研培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研究,充分体现专业自觉。
4.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课程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总目标,从不同学段学生心理、能力、思维等角度出发,设定侧重点不同的分目标,保证不同学段目标的有效衔接,更好诠释课程价值。2014年以来,我国逐步推广“学科德育”的教育模式和课程理念,将课程思政中的“立德树人”观念视为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活动的准则,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在社会普遍重视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思政教育,有利于不断丰富研究成果,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好协同育人的组合拳。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实现路径
总的来讲,要统筹把握“什么是一体化——为什么要一体化——如何做到一体化”的逻辑主线,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导向,以系统思维、线性思维、同心思维构筑起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网格—链条—圆心”三维框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筑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质量实现。
1.以系统思维共织一体化建设“网格”
以系统思维共织一体化建设“网格”,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实现之“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包含了丰富的要素内容,要织好科学、有序的一体化“网格”,就要确保各要素内容的整体协同和功能目标的接续达成。从系统内部来看,要深入剖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形成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统筹发挥系统内部要素的集聚协同效应。从系统外部来看,必须以“大思政”视野统筹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汇聚育人合力,构筑全方位协同育人共同体。同时,要强化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和监管,推动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技术变革,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建构良好教育生态。
2.以线性思维共铸一体化建设“链条”
以线性思维共铸一体化建设“链条”,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实现之“基”。一是以国家目标链实现政治引领。必须坚持党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导,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国家战略规划与发展诉求的有机结合,构建并不断完善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培育兼具坚定政治品质和崇高道德素养的时代新人。二是以学生需求链触发育人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准确透视各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规律,将学生成长需求作为着力点,把握好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教学目标高低设置,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建构符合学生思想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机制,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学生需求供给。三是以教学规律链提升课程质量。教育者要统筹知识传授和价值观教育两大维度,探寻知识与价值的有机结合点,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实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同时,要增强对灌输与启发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和实践,巧于以灌输式教学奠定学生理论基础,善于以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价值认同,优化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质效。
3.以同心思维共建一体化建设“圆心”
以同心思维共建一体化建设“圆心”,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实现之“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涉及思政课各要素、全过程、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同心思维为引领,凝聚协同一体化建设力量,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价值实现的最优化。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维度——
一是坚持理念共通。要以创新育人理念为突破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追求,通过构建管理层、教师队伍、教育对象和家长层面横向贯通的沟通交流机制,系统树立目标一致的观念与意识,将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共同使命,充分发挥多元协同育人优势。
二是推进课程协同。通过强化党委领导制度和学校实施制度,以完善的管理体系推动建成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交流平台,加强思政课教师内外部的合作互动,以全局视野聚焦各学段教育目标,明确各学段课程标准,遵照各学段教材体系,统筹安排各学段课程设计,形成科学规范、衔接流畅的整体协同教学体系,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设的连贯性与层次性。
三是确保实施协同。思政课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段的整体教育活动,必须正视不同学段的差异性与关联性,把握不同学段课程目标的聚焦性和进阶性,加强纵向思考和衔接,以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分类启动为抓手,合理开展不同学段课程设置与教材体系的一体化整合,促进各学段间相互贯通、有机融合、密切配合,提升多学段协同育人效能。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测评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如何?必须通过有效的测评流程来检测。我们要通过找准测评要素、遵循测评原则、明确测评指标、搭建测评体系、构建测评机制,科学解答“评什么、如何评、谁来评”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质效。
1.找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测评要素
找准要素是效能测评的前提。一是找准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目标要素。既要以目标导向来考察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方向,也要合理定位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测评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的有机结合情况。二是找准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内容要素。统筹其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与递进性、知识性与价值性辩证关系,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否存在重复、交叉、陈旧、孤立、单一等问题进行考核。三是找准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过程要素。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为抓手,横向设置课前、课中、课后测评项目,纵向考察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分段推进、有机衔接程度。四是找准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效果要素。综合运用阶段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对各个学段学生在知、信、行方面的学习效果展开测评。
2.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测评原则
将连续性与阶段性、系统性与层次性、规范性与创新性、过程性与协同性、重复性与递进性相结合等原则贯穿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测评全方位全过程,形成从要素到整体、以要素带整体、要素整体相结合的效能测评遵循,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一体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明确效能测评实施的原则向度,把握效能测评的时、度、效,保证测评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3.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测评指标
合理设定一体贯通、层级递进的测评指标,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效能测评的基本参照。第一,教师队伍一体化指标。要深入考察学校是否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动交流的共同体,实现教学资源共通共享,打通不同学段思政课有机衔接点。第二,教育教学一体化指标。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备课一体化和培养一体化情况展开测评,考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推进、一致性发展成效,推动形成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第三,组织管理一体化指标。横向测评各管理部门间综合协同情况,纵向考察学校组织者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步骤、保障和目标等层面的一体化程度,有效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分割、条块分割、学段分割问题。
4.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测评体系
首先,搭建管理者决策测评体系。管理者作为构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能测评体系的主力,要加强统筹领导,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评价目标、评价计划、评价实施、评价结果为抓手推动构建测评体系,保证测评的系统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其次,搭建教师教学测评体系。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成果等方面持续强化自评与他评过程,不断提升教学反思和修正意识,优化教学成效。最后,搭建学生学习测评体系。以构建符合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测评体系为着力点,通过学生积极反馈思政课教学效果,推动学习策略的调整,提高学生思政课学习质效。
5.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的效能测评机制
统筹推进测评机制建立要注重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各级、各校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拓宽建设格局。一是设置统一的测评机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设置统一的测评机制,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能测评提供方向、运行标准和政策保障,打破条块分割、学段分割,补齐机制短板。二是完善测评督导机制。打造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主体多元参与的测评督导有机体,建立健全良性互动的测评督导关系与合作机制,形成学校测评与社会测评合力,增强测评结果的权威性、专业性和说服力。三是建立长效测评机制。以动态发展的测评实践为根本遵循,建立长效测评保障体系和激励体系,通过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动测评机制的改革、调整与完善,持续提升测评工作质量和水平。
(作者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