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实现“1+1>2”
作者: 张婉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分别对其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家校必须进行良好合作,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最大限度规避各自的局限性。
一、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不足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教给孩子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以合适的、可行的方式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他们可以抓住各种活动和各种场合的教育机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庭环境大多是稳定的、长期的,这为家长不断强化孩子的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提供了条件。
然而,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父母可能无法帮助孩子学习特定的科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家庭作业对父母来说是一套复杂的、多层面的“任务”,他们常常感到有心无力。对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就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教授他们具体的学科知识了。还有家长教育孩子主要依靠自己早年积累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
二、学校教育的优势和不足
学校教育的第一个优势是教师有足够的教育素养,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第二个优势是,教师有专业的教育方法。为了保证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都应注重对正规教育方法的研究。第三个优势,学校教育是以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方式进行的,这为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
然而,学校教育也有一些弊端。例如,学校教育与社会有所脱离,仅仅接受书本教育,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另外,虽然教师使用的方法很专业,但可能没有针对性。因为班级教学制度往往是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角色互补性
我们知道,家校的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两者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教育更有利。例如,教师可以科学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家长则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其他知识。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有更成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开展合作,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互补。对于家庭来说,家长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丰富教育经验,并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丰富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的有效性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探究,研究更多更恰当的合作方式。这就需要家校之间建立经常性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打造合理平等的交流机制,从而让教育产生“1+1>2”的效果。
(责 编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