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引导 静待花开
作者: 高敬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难点,然而一些家长和教师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个问题。那么,面对学生的情感萌动,教师该怎样有效引导教育呢?
小吴,一个活泼好动、学习勤奋的11岁男孩儿。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有些异样,课堂上经常和同桌小雨说话、传纸条,对什么事情都不太在乎。就在我困惑之际,小吴妈妈打来了电话,反映小吴最近“比较烦”,为没听清老师的问题而苦恼,更为上课总忍不住和同桌小雨说话而自责。小吴妈妈还提到,小雨经常给小吴买吃的、玩的,还帮小吴打印作业,担心他们两个会不会是“早恋”。听了小吴妈妈的一番话,我忽然意识到孩子们之间有了微妙的关系。
面对青春期的情感萌动,我觉得疏比堵效果要好。因此,在班会课上,我提议道:“老师知道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可能是你的某一个玩伴、同学、家人或老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和理由写在纸条上,但不用注明自己的名字。接下来,请好好思考一下,这个人到底哪里吸引了你呢?”
我悄悄地观察着,他们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低头思考,还有的左顾右盼。
时间很快到了,我要求大家把纸条折好,由小组长统一收上来,并请两名同学从中随意抽取8张纸条进行交流分享。
“王小明。他学习特别好,当我有不会的题时,他总是热心地为我讲解。”
“李明雨。她读过很多书,作文写得特别棒,是我学习的榜样。”
“王凯。和他一起玩耍很开心,他总是把自己的好东西分享给我们。”
…………
听到这些话,我特别欣慰。于是,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理由的共同之处?”
“他们都很优秀,身上都有闪光点。”“他们都爱读书,善良友爱,乐于助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纷纷发言。
听了学生的发言,我认为他们已经对“喜欢”有了正确的理解。于是,我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时候会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会多关心他(她),会喜欢他(她)。我们喜欢别人,肯定也希望别人喜欢自己,那么我们就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变得强大。现在,让我们一起写写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话音刚落,很多同学似乎已经想好要写什么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笔。我看了看小吴和小雨,他们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课后,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小雨说她很“崇拜”小吴,因为他学习好、很优秀。我适时说道:“那你要多向他学习,努力和他一样出色。”这时候,小吴和小雨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学生青春期的情感萌动,应用心引导,静待花开。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