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作者: 贺红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和体验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指出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主动拓展阅读,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实际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营造阅读氛围,注重学生体验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关注学生做题、成绩的情况,很少注意到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认知,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注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他们体验阅读乐趣,深入作者的内心,体会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从而爱上阅读。

二、尊重学生差异,鼓励个性体验

初中学生的个性不同,使阅读呈现出千人千面的多元局面。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他们构建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价值观和社会观。要进行分层教学,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差异,可以让个性得到展现。例如在阅读《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一文时,一些学生文学素养较好,对《西游记》的影视剧和小说原文已有所了解,加上学习习惯好,可以主动去学习了解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的故事和片段。而其他学生对《西游记》缺乏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鼓励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丰富阅读体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学生体验

设问导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阅读体验。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背影》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问:“你们对题目中的背影有什么认识?”“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父爱的呢?”让学生分角色阅读,合作讨论,使学生在体验教学中更好地掌握课文主旨。然后,再次追问“你看过你父亲的背影吗?有什么直观的感受”等,这样可以在互动中加深阅读体验,引发情感共鸣,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体验

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方式,把学生身上的潜能发掘出来。例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是表演角色,在体验人物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还可以体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情感,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