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元化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作者: 刘晓云

开展多元化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双减”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营造趣味性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语文学习水平、教学目标等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以人为本是我们一直贯彻的教学理念,但仍有一些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该教学理念不深入,有的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学习差异性关注不够,是导致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为了突破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渗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凸显,以生为本的人性化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学生发展目标有待健全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中的识字、组词、造句、阅读、朗诵、书写等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只有将这些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综合性学习训练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有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自己与学生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情境创设是常用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情境创设内容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文本内容,加深个人感悟,促进自身多元思维的发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感受、去实践,丰富学习体验。

2.营建多元化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的营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等都会产生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凸显语文教学特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解决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策略,教师要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反思,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作者的写作情感基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跟着作者的思绪阅读和感悟文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不同时段的心境,感受作者借助秋天景象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让学生在分析文本关键语句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陶冶。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身心快速成长的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更加关注自我的发展,追求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压抑学生的天性,要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脑子“活”起来,自觉主动地学习,体会到学习乐趣,并为学生打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孔乙己》,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把对作者鲁迅的介绍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鲁迅的文章,并结合自己有印象的作品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然后对即将学习的文本进行合理猜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鲁迅的写作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根据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来分析文本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4.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状态、学习进步、思维发展等来制订评价标准,增加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

除了教师评价,我们还可加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学生在评价时进行对照和比较,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在激励性评价中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要在多元教学评价中,让学生看到不同主体眼中的自己,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提升综合素质。

(本栏责编 白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