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数学课中的运用

作者: 张红彩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为核心,全力以赴地探索、体验和实践,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自由、开放、民主的数学课堂,有效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以问代讲,深度思考

以问代讲,就是以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呢?只有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直击学科本质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加强实验,深度探究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通过计算验证运算规律,通过模型演示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与性质,或者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都属于数学实验。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才能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掌握数学探究的方法,并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符合课程内容的实验情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

三、小组合作,深度学习

小组合作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教师减少干预,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过程和方式,自由展示能力和个性。这对促进深度学习意义重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强任务驱动,让学生合作探究、深度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那些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那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四、变式教学,深度提升

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模式,它通过构建一系列变式来展示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在相同情境下的迁移和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够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达到类比推理的效果,使优秀生、中等生和潜能生都能从中受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五、联系生活,深度掌握

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课本中很多生活化的元素,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内容。因此,在深入探究数学原理和概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理解,又要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经常布置实践类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