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作者: 李静初中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由于学习周期短、中考任务紧,如果教师一味压缩新授课时间,会出现以下问题:重结论,轻过程;重讲练,轻探究;重理论,轻实验;等等。实验教学经常用讲现象或看视频代替,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被动,基本概念理解不清,解决问题能力较差。本文根据洛龙区的教学实践,对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分享如下。
一、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教师精心设计开发实验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要依据学情合理设计、讲究实效,要避免“假探究”现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反思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解决问题。
教材中很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为了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教师可以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补充,以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例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反应,教师将实验这样改进:首先给出几组酸碱试剂,让学生任意自选一组来探究它们是否发生反应。通过分组探究,观察得出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氢氧化铜、石灰水与稀硫酸等几组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而无明显现象的几组就要考虑借助于指示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要通过指示剂的颜色改变来说明。通过对比探究,学生既加深了对酸碱指示剂遇酸碱的变色情况的了解,又能很好地类比出酸与碱反应的实质。
二、创设真实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加强真实情境的创设,将问题情境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促进深度学习,使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
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要体现化学的趣味化和生活化。教师可以创设小实验、日常生活等情境引发思考,如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引导学生对铁的生锈条件进行探究;用自热火锅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新课标倡导跨学科实践和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综合知识分析并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洛龙区很多学校正在尝试把化学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化学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以此来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结合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教师开发设计适合学生实践的系列活动,如设计“调查当地水质情况及了解污水处理情况”“低碳行动方案”“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等实践性作业。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促使实验教学从以知识为本向以能力为本转变。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行动起来,多维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栏责编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