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梳理与探究课的构思与实践
作者: 范丰秋单元梳理与探究课是依据新课标要求、落实单元整合教学的一个基本课型,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任务,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整个教学过程,重视自学探究、学法指导和展示评价,通过“问题引领、自学探究—师生联动、合作交流—总结引导、知识生成—科学训练、提高能力”四个步骤,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理解词语、概括文章的基本能力。
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谈一谈单元梳理与探究课的构思与实践。这个单元共有《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皱”等19个字,读准“称、禁”等多音字,会写“骄、傲、鹿”等25个字,理解比较难懂的词语。
2.根据提示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勾画、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成语)。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一、问题引领,自学探究
本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笔者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激趣导入,为学生简单介绍了寓言故事及其特点。然后,带领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人文要素——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语用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最后,提出问题,提示学法,让学生自学探究。
1.本单元出现了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
2.本单元出现了哪些难懂的词语?你是怎样理解并造句的?
3.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你是怎样梳理、概括的?
4.本单元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能总结一下吗?
二、师生联动,合作交流
本环节,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就以上问题展开交流。
对问题1,可通过小组展示思维导图的形式,从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笔者引导学生总结识记、理解方法,如作比较、编顺口溜、说字理、看图片、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最后出示练习题进行适度检测。
对问题2,可以先交流难懂的词语,再交流理解这些词语的方法,展示所造的句子。其他小组的学生评价、补充。然后,笔者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对问题3,可以采用填空、拟小标题、总结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等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 的铁罐开始瞧不起 的陶罐,结果多年后,陶罐成了 ,铁罐却 。”“ 的角差点儿让小鹿 , 的腿却让它 。”
对问题4,可以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AABC、无X无X类型的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含寓言故事的成语。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上面四个基础性的问题处理完毕后,笔者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从识字、解词、梳理概括、语言积累方面,畅谈收获。
四、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学生畅谈收获以后,笔者带领学生巩固梳理、概括方法,培养学生梳理、概括能力,落实新课标要求。最后,笔者布置了两项课后作业,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引路:朗读课文。看有关《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的视频。
单元梳理与探究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识记、疏通文义、积累优美词句,为阅读理解、感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