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记忆法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作者: 马智勇

记忆是人脑对自身经验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与再认三个环节。研究表明,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学习都包含着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可见记忆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科学记忆法”,是人们根据记忆规律,归纳出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掌握科学记忆法对学生的记忆、学习至关重要。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分量很重,多数都需要背诵。本文以古诗文的背诵为例,谈谈科学记忆法的应用。

一、延长记忆周期

古诗词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一般都能够轻易背诵,但遗忘得也快。那么,如何延长记忆周期呢?

1.“先密后疏”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们对学习内容熟悉后,经过一小时,只能记住原来记忆内容的40%,两天后只能记住24%,之后的遗忘速度就大幅度减慢,遗忘曲线也逐渐趋向平缓。遗忘是大脑中记忆“痕迹”的不断淡漠和消失,而重复记忆法可加深“痕迹”。对于第一次背诵的古诗,复习要及时,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晰的时候进行巩固。第二次复习也不要间隔太久,之后便可以慢慢延长复习间隔。这种“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已背古诗,还能节约时间记忆新古诗。

基于遗忘规律,我们设计了《古诗背诵安排表》来实现最佳的记忆效果,古诗巩固记忆需要在记忆当天及第2天、第3天、第5天……共计22次的巩固复习。

2.碎片时间法

碎片时间是指没有安排任何工作、未被计划利用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碎片时间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根据以往经验及对学生在校学习状态的认真观察、探讨,我们充分利用早读前、语文课前后、放学等较短的时间段,作为系统复习古诗词的时间。另外,每天会有四个高潮记忆点,分别是:清晨六至七点、上午八至十点,傍晚六至八点和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如果能抓住其中的碎片时间,记忆效果会更好。

二、强化初次识记

与古诗词相比,多数小古文缺少了朗朗上口的节奏,理解难度也有所增加,学生怎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呢?

1.意义记忆法

意义记忆是指在理解背诵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前提和关键,充分理解了大意,记忆便水到渠成。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程序——

初读:画出不认识、不懂的字、词、句。

讲解:教师讲解重点词句意思。

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梳理古文大意。

再读:结合小组学习成果及自身理解,读一句翻译一句。

巩固:利用“先密后疏”记忆法,延长记忆时间。

2.画面记忆法

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背诵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效果会显著提升。

3.默写记忆法

用默写的办法来加强记忆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斟字酌句、认真思考,既可以避免默写别字,又能帮助理解文意,还有助于提高背诵的质量和效率。这种背诵活动,也可以与书法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用心写字很有帮助。

三、多种形式背诵

随着课业负担的加大,记忆内容的增多,学生开始对单一的背诵形式失去兴趣。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多种背诵形式,以激发学生背诵兴趣。

1.“开火车”法

学生按照座位前后顺序依次背诵,背诵之前需要先对上一个学生的背诵进行点评,如果有错则需要指出并纠正。

2.同桌互背法

晨读前,学生利用早晨到校的时间,将前一天背诵的古诗互相背给同桌,并将背诵情况汇报给本组小组长,由小组长向教师汇报本小组的背诵情况。

3.“将帅带兵”法

由几名学生任组长,给教师背诵,再让他们负责小组同学的背诵。全班完成背诵后,对背诵最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

4.“挑兵点将”法

利用早读或者课前五分钟,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抽查。通过抽查,评选出每课的最佳背诵能手。

形式多样的背诵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背诵兴趣,也巩固了记忆效果。

科学记忆法由于效果良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如今,我们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记忆保姆”软件,可以实现背诵材料的自由输入,并输出合理的复习背诵时间表,让参与推广应用的教师使用该软件自主生成科学记忆复习记录表。同时,学生也可借助这款科学记忆软件进行自主背诵。目前,“记忆保姆”软件正在安阳市推广,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利用科学方法高效记忆学科内容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JCJYC19250559)

(本栏责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