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的实施策略

作者: 瓮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并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方面对各学段的课程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实施策略研究,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一、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梳理与探究”更有趣味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和根基。在真实生活、学习情境中展开学习,有助于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社会生活与自身经验之间的关联,并围绕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在此情境下,“梳理与探究”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鲜活、有趣。

例如,在教学《牧场之国》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对文章所在单元的主题进行总结,再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以单元目标为训练点、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并确立课时目标。

比如,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层层引导学生分享最直观的阅读感受,从而避免单一灌输教学。

在解决《牧国之春》课后题“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学段要求”及单元要素,让学生初步梳理出课文描写了多少画面。接着教师可以把“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设置成一条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总结、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深意及表达效果。

二、运用多种实践活动形式,让“梳理与探究”更有意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课文的韵律美;能够在理解中想象画面,走进文字的意境美;能够在对比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的表达美。因此,教师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有助于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发挥想象力,生发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两点:一是要联系儿童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二是通融汉字思维,引导积累与梳理,传承中华文化。

三、深度契合课堂教学内容,让“梳理与探究”真正落地

“梳理与探究”重视学生对语文的沉浸式学习。比如,教师在执教《语文园地三》时,可以设计大单元主题情境,如“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馆”游览和打卡,让学生在课上完成“打卡中华美食馆”和“打卡十二生肖馆”两项子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从读准、读好到勾连生活再到创造性地运用,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总之,开展“梳理与探究”的学习,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课堂教学内容,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展现语文学习的新样态。

(责 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