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张霞

深入思考、生动表达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主动接收信息,才能真正听清、弄懂讲话的主要内容,从而进行有条理地表达。然而,小学低段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大多缺乏倾听的意愿,长此以往很可能会丧失“听”的能力,继而在课堂上“失语”。如何系统、有效地培养低段学生的倾听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引导学生懂得倾听

倾听是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要从低段抓起,在教学中要有序引导,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在课堂上,笔者一般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即使他们答非所问也会耐心倾听,用动作和表情作出回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倾听和关注。与此同时,笔者也会抓住机会向学生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现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让自己明白;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专心倾听,踊跃发言,我们才能有所成长,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在不断地示范引领下,学生慢慢学会倾听别人讲话,听得专心、听得认真,逐步培养起倾听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设置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一课时,笔者把学生分为八组进行传话比赛,组织了小小邮递员“我传你说”游戏。游戏分为三个环节:一看纸条,记内容;二听口令,再行动;三悄悄传,静静等。由每组最前面的学生看完纸条上的内容后归还给教师,教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的前一个词语,然后第一个学生悄悄把话往后传,最后一个学生上台说出所听到的内容。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兴趣浓厚,精神集中,边听边记,边记边想,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锻炼了倾听能力。

三、教给学生倾听方法

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在解读文本时,笔者经常会提出各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在释疑解惑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时,笔者抛出“我会变成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读文思考,并提醒他们重点听一听别人的观点,比较和自己观点的异同。二是开展复述训练。读完一个故事后,让学生试着进行复述,这既可以锻炼学生听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三是进行作业记听训练。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说得慢一些,条理清晰一些,学生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就能准确记住每天的家庭作业。

四、激励学生享受倾听

在教学中,适度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并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对于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提醒,以此规范他们的倾听行为。

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学生慢慢学会倾听,享受倾听,乐于表达,学习自然也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