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作者: 田琳萍数学学科内容相对抽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助力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还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这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是一致的。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为其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一、改进教学思想,树立科学教育观
新时代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核心素养。
具体到数学学科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包括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素养,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更新数学观念,特别是要摒弃“唯分数”的应试教育观。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就要给学生打下良好基础,为其学习数学知识和适应未来社会做好准备。为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念,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开展数学教学;要认真学习新要求、新理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
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进入小学课堂,这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动力和载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方便、快捷,能够呈现丰富的知识,呈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它不仅能够通过文字、图片传递信息,还能够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复杂的内容,使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放飞想象。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与立体的不同呢?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在理解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拆零部件”——六块长方形纸板,然后通过动画形式“拼成”一个长方体盒子。接着发问:“大家来认认这个图形,它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学生识辨后,我继续问:“与原材料的形状比较,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一起归纳出——“形”与“体”虽只有一字之差,却从平面图形转化为占有空间的立体图形。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沉浸其中,很快体会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差异。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空间想象力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数学来源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是先民们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经常说,数学源于生活且最终服务于生活。从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其内容也是遵循源于生活的原则,选择小学生较为熟知的场景来呈现知识,同时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课时,可让学生先观察身边常见的物体,如牙膏盒、保健箱、粉笔盒等,引导大家先摸一摸长方体的面,再按顺序一边摸、一边数、一边观察,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大小是否一样……在操作的同时,教师再出示涂有三种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将三组相对的面一一拆解下来,贴在黑板上,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在引导认识长方体“棱”的特征时,不仅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按顺序数一数,还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相对棱的长度,算一算指定面的面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展了空间想象力。
四、创编故事,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顺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为此,我在应用题教学中作了大胆尝试:将应用题的文字叙述,通过想象改编成相关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故事结果出发,一步步地推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或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
比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鸡和兔关在一只笼子里,它们共有20个头,有6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根据北大附中特级教师周沛耕老师的解法,作了一番叙述:“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手里拿着一根魔棒,一挥,这20只动物发生了变化:所有的鸡全飞起来——停在空中,所有的兔全都举起两只前脚站立起来。”学生都笑了起来,听得很认真,感到很有趣。我抓住时机再发问:“此时此刻,你能算出站在地上的有几只脚吗?”学生很快算出有64–2×20=24只。“这是谁的脚呢?”“兔子的。”学生很快明白,“原来兔子有24÷﹙4-2﹚=12只,鸡有8只。”此时,学生兴奋不已,原来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竟然这么有趣!
我趁机告诉学生,只要你们展开想象,编一编故事,再加以推理,就能解答这类应用题。对于这个题你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故事情节来解答。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纷纷展开想象……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假如我有魔法,我就让所有鸡的两只翅膀变成两只脚,这时站立在地上的脚就有4×20=80只,多出的80-64=16只就是鸡新长的脚(即翅膀),所以鸡有16÷2=8只,那么兔就有12只。”
用故事情节来演绎习题,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使大家的思维从单一走向多维。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其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