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作者: 黄盈盈初中学生身心还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对于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法治意识薄弱,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干扰、诱导,从而做出一些违背道德或触犯法律的事。
道德与法治课的设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与法治精神,引领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呢?笔者认为,活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活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它侧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它有以下几个优点。
1.提高学习积极性。活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增强学生互动性。活动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增强实践性。活动教学法提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注重综合性。活动教学法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的综合发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应用活动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莫让活动缺乏专业指导
新课改中,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适应诸多复杂的教学场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其从被动学习状态转换为主动学习状态,进而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活动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是,也有教师因未完全理解活动教学法的内涵,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输出止步于“点到为止”,并以“放空堂”的方式将教学任务交给学生,期望他们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谨防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活动教学法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活动教学法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它的“引导”特性,以至于忽略了实际教学课程的内在客观事实,使得教学法流于形式。因此,活动教学法只是提升教学质量一种教学手段,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把控运用的范围、节点,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活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
1.创设优质教学环境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且具有引导性的课程,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优质教学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素材,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将其带入学习佳境。为此,教师需要认真规划教学内容,并对海量的图片、视频、音乐素材的质量及教育导向进行筛选把关。
例如,教师使用活动教学法教学《少年有梦》时,要站在学生视角组织、开展活动,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教师要利用好课余时间,比如通过聊天方式了解学生的梦想,并在对话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做好记录,借助信息技术对其分析,将其结果与收集到的其他相关资源整合、制作成PPT课件,让学生得到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梦想的最终意义。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推进课程进度,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确保其以正确学习态度汲取学科知识。
2.整合学本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只能在课程中开展吗?其实不然。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引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课程,而丰富的校本资源,是学生获得课外资源比较容易且有效的途径,若二者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开创该课程的第二学习课堂,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增光添彩,还能保障学生在课堂外也能掌握主要知识。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主动尝试活动教学法等多样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内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达到理想教学目标,除了要领悟活动教学法的核心,还要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使其抱着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学《维护宪法权威》时,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并留下“线索”,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更多的宪法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三点:第一,要熟悉校本教材,并能灵活运用;第二,要提前收集与宪法有关的时事信息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程中的学习要点;第三,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议校本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
3.注重学生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体现活动教学法教学效果的主要渠道之一。实施活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对身边的社会现象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或有效反馈,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学习内容,并尝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同住地球村》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调研的形式了解我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挑战和考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都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整体规划、考察活动路线,并对活动时间进行限定,以确保安全顺利完成活动。
总之,活动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其实际学习需求。
(责 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