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七色”评价 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 刘瑞华 李建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应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情况。

近年来,我校通过构建“七色”阶梯式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努力打造学校的特色阅读文化。

一、构建“七色”阶梯式评价体系

(一)建立等级评价体系

我校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统编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推荐篇目,按一定目标体系、逻辑框架与实施策略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评价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推荐不同的必背古诗词、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以年级为单位,一至六年级分别对应前六个等级,学生只要达到对应年级的阅读要求即可参加阅读评价。拟参与第七级“紫色”评价的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向测评教师提交名著的研读心得,测评教师根据学生作品质量决定其评价结果。

(二)细化科学评价标准

秉承“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本着“全员参与、确保实效、人人受益”的思想,我校从阅读的兴趣、动机、能力、环境、方法、内容、时间等方面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随后,针对分析结果创建科学、适度、有效的评价标准。例如,“七色阅读读书卡”的评价标准,以读书卡提交的数量、词语积累的个数、句子积累的要求、读后感撰写的标准等方面作为评价内容,按照低、中、高年级不同的标准制定具体的评价细则,根据每一项的评价结果来确定最终的评价等级。

(三)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浸润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等外在环境,都凸显出学校的整体风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校特别重视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一是加强建设和管理。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学生中随迁子女居多等情况,学校图书馆每年暑假都会及时更新书目,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基础保障;班主任从图书登记、归还时间等方面规范引导学生用好图书角,还充分利用黑板报、“七色阅读攀登墙”、“读书之星”评选等形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阅读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应有的作用,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让图书真正流动起来。

二是发挥环境的辅助作用。学校在校园显著位置摆放“阅读小书架”、楼梯拐角处布置“阅读加油站”,方便学生随时阅读;走廊内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主题文化墙,开设“书香弥漫”“怡情吟赏”“妙笔生花”等板块,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张贴学生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活动成果;楼梯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室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每周一诗”,让学生在书香中成长。

三是多种途径营造读书氛围。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功能,定时发布“每周一诗”“经典诵读”等内容,引导家长参与亲子共读活动;开设教师读书心得、学生阅读感悟等特色板块;发布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时动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

其次,“校园蒲公英广播站”为“七色”阶梯式评价特设《诗韵》《品读》栏目,开展古诗词鉴赏和好书分享活动。

再次,积极开展读书笔记、读书小报评比和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古诗新唱等主题活动,为每名学生提供展示读书心得的机会。

最后,通过班级微信群、钉钉群,及时发布阅读任务、分享阅读小妙招、交流阅读感受,形成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阅读共同体,大家相互学习、倾听分享、共同成长。

二、“七色”阶梯式评价的步骤

(一)评价时间

每学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二)评价准备

每学年新学期开学时,班级的测评教师第一时间带领学生了解自己年级对应等级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步骤,共同制订班级参与阅读评价的方案及个人阅读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

各班测评教师根据本年级的“色别”对学生进行评价审核。例如,一年级学生参与一级“赤色”评价,经测评教师评价审核通过后,进入二年级学习时就可以申请二级“橙色”评价。当年评价不合格者,变更年级后依然需要从未达标的“级别”重新开始申请。

(四)评价程序

第一步是读书卡积累。学生从日常积累的“七色阅读读书卡”中,向本年级的测评教师提交自己最满意的读书卡(低年级最低不少于5张、中年级最低不少于10张、高年级最低不少于15张)。经测评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参与下一个环节的评价。

第二步是口语评价。本环节主要针对“七色”阶梯式评价内容中的必背古诗词。测评教师依据本年级的评价内容,自行对学生进行口语评价,并将学生的评价结果记录在指定登记卡中。在此项评价的过程中,先由学生家长督促孩子,确保学生能够全部背诵。接着,测评教师根据已经会背学生的综合能力,设置班级口语评价小组长,保证学生正确背诵。最后,测评教师从本年级必背15首古诗中随机挑选5首对每名学生进行“面对面”抽查,全部会背者视为此项评价达标。

第三步是书面评价。每种“级别”的书面评价内容,均由本年级的测评教师集中研讨、确定。评价内容涵盖本级评价中的必背古诗词15首、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其中必背古诗词和必读书目占比95%,选读书目占比5%。评价方式以选择、填空、判断、连线、简答为主。学期结束时,学生阅读评价结果填入学生素质报告册。对申报七级“紫色”阅读评价的学生,凡是达标者,在其毕业时颁发证书并赠送课外读物。

“七色”阶梯式评价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让学校的阅读文化建设变得特色鲜明、有序高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阅读文化。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小学阅读文化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JKGHBB-0706)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