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作者: 赵素提

深度学习即深层次的学习,它是课堂变革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中的一种,指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针对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全身心投入、分享感受、促进发展的过程。深度学习课堂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与学习任务,组织深层次的探究活动,重视评价的持续性。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思考呢?

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思维

教师在教学时应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巧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促使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学生在学校捡到钱,交到少先队大队部。大队部也不方便对外说捡了多少钱,然后就写了一封表扬信,说是有同学捡到了n元钱,是谁丢的可以到大队部来认领。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去探索、发现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操作和体验中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怎样让学生获得新知,值得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参与越深入,体验就越深刻,也就越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授《中括号》这节课时,教师可通过巧妙的设计,找几个数通过添加不同的运算符号,得出不同的结果,然后一步一步地深入,层层设疑,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入中括号。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铺垫自然巧妙,使学生的学习自然进入了深层次状态。

三、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获得知识

从知识掌握程度上来说,深层次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不仅知道结果,而且知道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在教学《厘米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掌握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后,教师再拿出来一把折断的尺子,让学生量出一些线段的长度。通过对比、总结,学生也进一步明白了,原来尺子从零刻度开始量是最方便的。这些知识,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的,都是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获得的。

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拓展知识

深层次的学习要求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做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迁移所学知识,灵活解决不同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突破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

在教学《间隔排列》时,教师在最后的拓展延伸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给出一些圆形和三角形,让学生构建一个间隔排列的图形。这里圆形的数量已知,那么三角形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还可能有几个?这样就把这节课里所有的内容串联在了一起。学生在回顾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责 编 帕 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