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政策的比较与思考

作者: 王旸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关系到特定群体与家庭的幸福和未来,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重视。在此背景下,郑州、广州、重庆等城市近年来在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

本文通过对郑州、广州和重庆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政策与实践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政策与实践

(一)郑州市

2014年,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关注实施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2015年,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9年,河南省共确立5批182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每个县(市、区)都有1—2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其中,郑州市共有19所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同时,河南省对相关教师培训工作也给予倾斜,按照每所试点园10万元的标准进行专项经费支持。2017年起,河南省又提高了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其中学前教育(含民办园)按照每生1万元的标准实施。2018年,河南省开始推动农村地区学前融合教育试点项目,策略包括教师培训、个案支持、家长赋能、建立支持体系等。

在推动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方面,郑州市坚持“以人为本、个别教育、医教结合”的理念,开展了积极探索。一是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支持开展随班就读融合教育;二是推进融合教育,逐步成立各级融合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三是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备教学辅助人员;四是筹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置辅导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康复训练,为学生提供定制的校本课程;五是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项目,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六是邀请专家开展专项培训,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广州市

广州市2018年出台了《广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提出大力实施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采取在普通幼儿园设置融合教育试点和在特殊学校设置普特融合班的形式,探索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模式。设立市、区特殊教育专项经费,针对残疾学生实施15年免费教育;规划资源教室和特教班,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工作指导;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推动师范专业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建立特殊教育全员分配培训体系;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评价标准,明确各级各类表彰奖励要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加大对特殊教育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

目前,广州市已初步建立起规范、有效、多元、共享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借助特殊教育教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成立了专业的IEP(个别化教育)指导团队,实施有质量的个别化教学;建立健全现代化特殊学校评价体系,促进融合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重庆市

2018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要求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投入4700万元专项资金,助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完善支持特殊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政策;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市特殊教育中心、市聋校、各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设立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

通过数年实践,重庆市的特教融合逐步走上了涵盖学科之间、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有关政策建议与实践思考

(一)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培训的力度

在持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基础建设的同时,要推动市及下辖各县区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全面实施涵盖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出台完善学前特殊儿童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等的补助政策;建议将特殊教育纳入省级彩票专项公益金残疾人项目使用范围;在高校医学康复等专业增设特殊教育培训内容,培养既懂特殊教育又懂医学康复的综合型教育人才;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加强智障、孤独类专业教师的培养;做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核编工作,严控转岗教师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为招收学前特殊儿童的幼儿园配备专兼职教师,建立专职资源教师区域内的统筹调配机制。

(二)创新对融合教育的研究

重庆市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得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州市在借助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的特殊教育研究力量的同时,还注重组建自己的专门特殊教育团队。因此,为推动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我们可建立区县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面向全国设立郑州市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研究招标课题,充分吸引和调动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力量,深度聚焦和研究区域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

(三)建立健全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注重细化各参与机构的具体职责,保障针对融合教育发展的各种协同治理机制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相应的制度创新,如建立健全现代化特殊学校评价体系,促进融合教育向纵深发展;探索购买第三方服务,建立学前多元化家庭支持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编制、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残联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长效的专业合作服务机制,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

(四)加大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

要坚持多措并举,重点组织高等师范院校、医科类院校开展特殊教育师资的招生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要求;利用政府力量和主流信息传播渠道,大力宣传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政策;重点加强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加强巡回辅导、培训和宣讲工作;等等。

(责 编 再 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