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作者: 靳保国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中之重,如何增强作文教学的效益,是值得中学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有所收获与体会,这就是要处理好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四个辩证关系。

一、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苏轼在《杂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个人阅读积累到足够的程度,自然会产生写作的冲动。从时间上看,阅读通常在前,是基础;从联系上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足够质量的吸收才能产生较高质量的释放。

读写结合,双向互动,原本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原则。一个人想成为写作的高手,既需要阅读别人的作品和写作理论,更需要自己不断进行写作实践。

二、文学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文贵真实,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它的“真实性”,当然不等同于新闻或法律的真实性。从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人和事中选材,再概括浓缩而成的文学形象或情节,具有文学的真实性。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可以不具有新闻或法律的真实性,但要有情理上的真实性;还有个时机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写真人真事。当学生对人生、社会有了一定认知,又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加工,写情理上的真人真事。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三、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作文技巧包括审题立意的规则、选材组材的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技巧等。如果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经验,将某些主题、文体的写作方法简单进行归纳,一味要求学生去仿写的话,只会削弱学生的创作热情。因此,教师要科学地提炼前人的作文经验,从大量名家名作中总结出立意选材的规则、起承转合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技巧,形成作文教学中的有效经验,让学生去借鉴这些好的做法,这样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学习都是从模仿、借鉴开始的,作文也是这样。没有借鉴,便不可能创新。借鉴是打基础,创新是在具备一定基础之后进一步的成长与突破。

四、教材与资料的关系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写作方面从必修一“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到必修五“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既有从写作各种文体必备素养上进行的由浅入深的系列训练,又有从写作规律上指导学生进一步理性总结与提升的专项训练。

教师以教材上的写作训练为依托,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适当拓展、扎实训练,应该可以应对高考,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料可有可无。好的资料,会对教材上有用的信息归纳整理,使之明朗化、条理化,并融入必要的总结和提升,对作文教学特别是复习阶段的作文教学大有帮助。

(责 编 帕 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