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构字法”来帮助学生识字

作者: 王彤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一、二年级的学生需要会写1000个生字,会认1600个生字。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呢?本文在此分享一下如何利用构字规律,来帮助学生有效识字的做法。

一、利用象形字构字规律识字

象形构字法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这种构字法造出的汉字即象形字,其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形状。因此,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汉字时,教师可应用象形构字法帮助学生识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汉字的来源,强化对所学汉字特点的深入认识,从而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石、月、禾、山、水、日、田、火”这些汉字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字与实物形状之间的联系,说出每个字和其所代表的实物在形状上有何相似之处,从而加深对这些字的印象,提高识字效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些象形字与实物形状之间的联系,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看图片或者视频。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字与实物的形状之间的联系后,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些“连一连”的习题,这样学生就从“学”过渡到了“用”。

二、利用会意字构字规律识字

将两个或多个独体字,或者两种及多种象形符号,按照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表示出一种新的意义,这样造出的字被称为会意字。比如在《日月明》一课中,“日+月”构成了“明”,“田+力”构成了“男”。课文用短句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了多个会意字是如何构成的,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会意构字法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生字的兴趣。当学生掌握了会意构字法后,就可以很快理解本课所学生字的构成原理,逐步提高识字能力。

三、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学生在学习形声字的时候,可先掌握形声构字法的规律,然后再对所学习的形声字进行拆分,分解成形旁与声旁,这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青蛙》一课中的生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形声构字法学习以“青”字为基础衍生出的汉字:加言字旁构成“请”字,加三点水构成“清”字,加日字旁构成“晴”字,加竖心旁构成“情”字,加目字旁构成“睛”字,加米字旁构成“精”字。学生只要掌握了不同的偏旁部首,就可以快速记住这几个新学的汉字。教师把形旁一样的汉字归类到一起,可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字的形状与发音,如河、江、湖、海、池、汗、洼、泡、淹、汽、泪、漂、波、浪、浴、洗等,都与水有关。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结合所要学习的汉字的具体特点,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提升自主识字的能力。

(责 编 帕 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