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模态教学 提高阅读课堂实效

作者: 季静波

实施多模态教学 提高阅读课堂实效0

摘 要 多模态阅读教学利用图片、音视频、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多种媒介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活动,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分析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多模态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3 Reading为例,探究多模态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读前、读中和读后等环节中的有效实践,从而提高阅读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多模态 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 教学设计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等)之间的互动方式,多模态是指将多种符号模态相结合的交际过程或交际产物[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初中英语阅读语篇类型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2]。阅读作为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前提和基础,它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结合《课标》要求,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偏重灌输等问题,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各教学环节中有效实施多模态教学,利用图片、音视频、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多种媒介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活动,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课堂实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以语言符号为中心的单模态教学模式,偏重语言知识的灌输,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具体表现:为了帮助学生牢记语法规则与语言知识,教师局限于教材语篇,只注重对阅读文本中的语言符号的解读,即文字输入的单模态形式,很少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整合网络资源,设计和开发适合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语篇资源,并结合多种模态符号来刺激学生感官,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在阅读课堂中,学生以听老师讲和记笔记为主,处于消极的被动状态;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阅读任务,缺乏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失去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影响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多模态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

在多模态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多模态理论来分析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授课对象等,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步骤,如小组合作、情景教学、联想、角色扮演、竞争游戏等,并将其合理运用在语言学习环境中,使学习者体验真实的目标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3]。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多模态教学相关理论并结合多种模态符号和语言、图像、声音、环境、互联网等资源,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多模态阅读教学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不但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激情。其次,注重体验,助力深度学习。多模态阅读教学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体验,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教师通过以任务和情境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多模态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活动,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多维阅读,提升核心素养。多模态阅读教学调动多维阅读体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在多模态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参与阅读活动,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倡导让学生在理解交际规律、熟悉交际方法、掌握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自愿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具体教学中,可运用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判性框定和转化实践等教学策略[4]。

(一)教学内容

本课例为《英语》(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 3 Teenage problems Reading课时的教学设计。本单元位于本册教材的“Module 1:与人相处”这一板块中。该话题归属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下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子主题以及 “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良好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子主题。围绕“青少年问题”展开,并由“认识青少年问题—学习解决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层层展开。学生通过本课时能够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问题,分析影响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

1. 阅读全文并运用策略,抓住语篇(求助信)的体裁特点和行文的主旨脉络,获取Millie和Simon的问题等基本信息,完成信息结构图。

2. 以问答的方式复述Millie和Simon的问题及原因,初步运用本课所学主要语言知识,表达基本准确流畅。

3. 深入语篇分析和解释Millie和Simon感到焦虑和担忧的原因,并以小组方式进行展示。

4. 联系现实及自身,结合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并向Millie和Simon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口头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实景实践。实景实践主要采用浸入式教学,教师采用模拟语言环境的做法,对学生学习所接触的模态进行调整组合,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非语言模态,提高语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学生通过多模态资源浸入到文章语境。

[教学片段1]Pre-reading

Step1:Warming up

教师请学生观看视频 Trouble is a Friend,然后根据视频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What are they?

(2) How do you solve them?

Step2:Presentation

教师接着通过PPT展示相关青少年问题的图片,通过描述图片,呈现本单元词汇,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播放与主题相关的音视频,配上与主题相关的网络图片,融合师生表情和肢体语言,形成多模态语篇教学资源,力求让学生快速熟悉、了解文本背景知识和主题,有效切入主题语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读中环节,明确指导。在读中环节,一是,教师应该结合多模态资源设计阅读活动,明确指导,培养学生泛读和略读等阅读技巧,运用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来进行文本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素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浸入式提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竞争游戏等丰富的阅读活动,将口语模态、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等多模态交替使用,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参与感和愉悦感,更好地加深对文章主题意义的理解,提升阅读素养。

[教学片段2]While-reading

Step1:通过PPT呈现Mille 和 Simon 的图片,让学生快速浏览两封信,并回答问题。

T:Millie and Simon are also Grade 9 students.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36. Read through the letters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o do they ask for advice?

S:Sigmund Friend, a youth worker. He can deal with teenage problems and give you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Step2:要求学生细读文章,寻找相关信息,完成信息框架图(见图1、图2),。

T:Read through the letters again and look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Step3:请学生观看关于Mille 和 Simon的两段视频,小组讨论,完成短文。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多模态形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刻理解。以上三个步骤,通过图片+文字的模态呈现文本,口语模态、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交替使用,帮助学生提取主题语义的相关词汇,填写表格基本信息,形成信息框架图,更好地理解问题。

Step4:在帮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回答问题,可适当加入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Q1:What logic order do the two letters both follow? Why do Millie and Simon both use this writing order?

Q2:Do you like the topic on the top of the page-What should I do? Can we change the topic into" I want some help. "or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ome suggestions."? Yes or no? Why or why not?

【设计意图】通过PPT,音视频和师生互动来营造多模态英语教学环境,层层深入。使学生在阅读整篇文本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信息组织方式,通过cause and effect的顺序来介绍自己的问题。学生基于这一信息组织方式,展开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的活动, 实现语言与知识的内化。

3. 读后环节,批判创新。在读后环节,多模态资源可起到深化文章主题,升华情感态度的作用。读后活动以多模态方式展示,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能训练学生分析推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此环节,要鼓励学生在进行基础阅读之后,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片段3]After-reading

Step 1:教师通过 PPT展示主题相关的词汇、句型,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或表演,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A:My problem is ...It worries me a lot. / Can you help me...?

B:I’m sorry to hear that. What about...? / You had better...

A:That sounds good. What else?

B:...

A:Thanks for your suggestions

B:...

Step 2:教师通过PPT图片引导学生展开班级讨论,升华语篇主题,让学生带着情感表达观点。

Get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we should do. Lead them to deal with their problems in a correct way.

If we have any problem, we should...

learn to form the correct, optimistic outlook on life(正确的、乐观的人生观).

learn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