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

作者: 肖海燕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0

摘 要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阅读语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式英语学科教学旨在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语言表达、语篇的整体结构和语篇的深层内涵,领悟文本主题意义,实现深度学习。以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4 Do it yourself的语篇教学为例,具体介绍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英语阅读教学 主题意义探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1]。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发展,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换言之,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可以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展其主动思维的能力,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参与活动。基于上述,笔者确定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在真实语境中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根据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的学习目标。

一、教学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现行译林版《英语》教材强调以单元话题为主线,以单元内各功能板块的语篇为基本载体,各板块的语篇都紧密围绕单元话题来组织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尤其作为灵魂主线的单元话题,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及能力提升提供了真实的意义情境,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语篇中所承载的主题相关内容和学生已有的主题相关知识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文本,以获取新知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新观念,切实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所以,主题意义探究阅读课需要把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解决作为学生探究的目的[3]。

(二)递进性原则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发现的过程,是遵循认知规律从表层信息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4]。因此,教师需要依照多元递进式英语活动观开展阅读教学。一般来说,第一层活动是引导学生理顺和获取与主题有关的事实类信息。通过情景对话、讨论交流、反复阅读和完成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语篇宏观结构,构建围绕语篇的结构化知识;第二层活动是基于分析判断和筛选推理,形成自己的主张。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就文本的写作背景、语言特点、人物性格和作者观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努力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本主题相结合,力求对主题意义产生独到和深层的理解;第三层活动是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迁移并内化。教师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本风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多层次、多角度地带领学生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实现深度学习。

(三)整合性原则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课教学活动的编排和设计需围绕某个主题情境的意义展开,实现主题、内容、活动的协调统一[5]。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技能实现对意义解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理解和内化运用语言的过程,更是围绕主题意义与学生核心素养整合发展与同步提高的过程。教师需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单元的主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教学实施路径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六个板块共9个语篇,语篇类型和篇幅长短不一,但都紧紧围绕“自己动手做”这一单元主题展开。课例的教学内容为Unit 4 Reading Do it yourself,主要介绍了Suzy的表哥Andrew的DIY故事。文本一开始就交代了Andrew非常着迷于DIY,他很喜欢修理东西和装饰屋子。接着,文章举例Andrew所做的四件事情,分别是装灯、挂画、刷房子、安装书架。但Andrew并没有做好这四件事情,即装灯时全屋断了电,挂画时敲坏了水管,刷房子时将天花板、地面和猫都刷成蓝色,安装的书架一侧高一侧低。表妹Suzy给他买了有关DIY 的书籍并建议他参加相关课程,可是Andrew拒绝了。于是,Suzy自己读书,自己上课,这使她了解有关DIY的知识比Andrew多了很多。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语篇文本结构脉络清晰,通过举例,使读者对Andrew有了比较明晰的了解,同时在叙述手法上通过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文本的主题思想。通过对上述文本解读,可以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主题意义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究孔子所言“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①的意义,同时也制定了围绕主题意义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主题意义统领的探究活动。学生们通过学习,探究了主题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最后,向全班学生发起做人做事要有“工匠精神”的号召。

(二)教学过程

Step 1:自由交流,唤醒已有知识

首先,教师在屏幕上以动画形式呈现DIY图标,并让学生回答:

Q1: Do you like DIY? What does “DIY” mean?

Q2: When people do DIY jobs, what do they need?

Q3: What are they doing? DIY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Do you think so? Why?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充分借助自由交流创设真实语言环境,旨在唤醒学生对DIY的已有知识,并启发学生说出DIY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样直入主题,能有效引导学生完成读前预测,为下一步顺利进入本节课的话题作好铺垫。

Step 2:自主阅读,获取篇章结构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及交流分享,学生能理清文本脉络与语篇框架结构(见图1),即文本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对Andrew的介绍;第二、三、四段为第二部分,Andrew的DIY故事;第五段为第三部分,Suzy 给Andrew的建议,但Andrew并不接受。

Q1: Look, who is this boy?

Q2: What’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Q3: Is Andrew good at doing DIY?

Q4: There’re five paragraphs in this article. 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使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初次解读,达成熟悉话题并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充分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Step 3:深入解读,培养思维能力

让学生再次接触文本。学生分别从课本插图以及第一段落中两个形容词“crazy”和“terrible”推断出Andrew其实并不擅长DIY工作。通过插图可以看出Andrew把家里搞得很乱。从文本可得知,虽然Andrew很痴迷于DIY,但DIY后家里总是乱七八糟。结合以上两方面,学生可以推断出Andrew真的不擅长DIY。再通过观看视频,证实学生的推测的正确性。然后,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表示Andrew不擅长DIY的关键词。

Q1: Is Andrew good at doing DIY? How do you know that?

Q2: Can you find two important adjective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 Yes, “crazy” and “terrible”. What does “crazy” mean? Good, it means “like something very much”. What does “terrible” mean? Yes, it means “very bad”. On the one hand, Andrew is crazy about DIY, but on the other hand, he makes the house look terrible. So is he really good at doing DIY jobs?

Q3: Can you find some words to show that Andrew is really not good at DIY? Here are some words to show transitions.

S: In para1line2, the word “ but”; in para2 line5, the word “but”; line8 the word“but”; in

para3 line11, the word “but”; in para4 line16, the word “Whoops”.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将文本中看似分散的、多元的信息捋顺出脉络。学生通过对Q2和Q3的探究能够进一步理解该语篇的对比表达形式,通过巧设问题、搭建互动平台,引导学生预测、推理、探究并自主建构文本主题意义。这是学生思维能力从初级认知逐步过渡到高级认知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Step4:迁移创新,挖掘主题线索

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Andrew, 你会怎样做这些事情呢?如果你有一位像Andrew这样的朋友,你又会怎么做呢?Andrew认为自己了解DIY的一切,真的是这样吗?Suzy给Andrew买了相关书籍并建议他上DIY课程,结果Andrew很生气,于是Suzy自己阅读了书籍并上了DIY课程。请同学们对比Andrew和Suzy的行为和反应,对比他们的性格特征,并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更喜欢谁,为什么”等问题。

Q1: If you were Andrew, how would you do these DIY jobs?

Q2: If you have a friend like Andrew, what would you do?

T: Kitty thinks Andrew should take a course in DIY. But Andrew himself says he already knows everything about it. Is that true? Do you think Andrew already knows everything about DIY?

T: Boys and girls, now please read the last paragraph carefully. Here are three questions for you. What did Suzy do for her cousin Andrew? What was Andrew’s reaction? What is Suzy’s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