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了解 支持

作者: 潘云霞

发现 了解 支持0

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成长需要外界尤其是管理者的支持。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发现、被鼓励。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处事风格,有的风风火火,有的安静淡定,有的比较张扬,有的默默无声。那些善于表现表达的教师往往容易被发现,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教师则不容易被发现,得到的机会可能会少一些。这就需要管理者做个有心人,努力发现、了解每位教师的特点和能力优势,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能力优势给予相应的支持,促进他们的成长。几年来,我们尝试通过倾听、观察教师的言行,阅读教师撰写的活动方案、教育笔记等文本,发现、了解每位教师的特点,分析其优缺点、需要和困惑,研究如何根据教师的特点给予其适宜的帮助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在日常巡班和观察中发现、了解教师

进班巡视是幼儿园管理者深入保教工作第一线、加强园所内部管理的有力措施,也是发现、了解教师的有效方法。为此,我园有一项规定,园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要有不少于两次的进班巡视,以便及时发现、了解教师的想法和需求,充分挖掘其优势,激发其内在潜能,助推其不断成长。

夏老师是一位男教师,刚调入我园不久,在这之前他经受了县管校聘落聘的挫折,情绪有点低落。调入我园后,他总是沉默寡言,工作积极性也不高。我们觉得,作为管理者应该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同时,我们意识到,这时如果只是通过谈话或语言鼓励等方法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只有寻找契机,帮助他获得成功,让他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才能使他重获自信,重新振作。于是,我们经常到夏老师所在的班级巡视,希望能找到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的契机。有一次,我们观摩了夏老师在阅读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环节,发现他音色浑厚,声调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机会终于来了,不久,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每个幼儿园推荐一名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我们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推荐夏老师报名参加。夏老师不负众望,在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丹阳市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特等奖。后来,夏老师又受邀参加了丹阳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朗诵表演,获得丹阳市教育局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再后来,幼儿园成立了“幼儿讲绘本故事指导团”,夏老师被推选为该团团长,随后他带领其他年轻教师录制故事音频,为全园孩子送去好听的故事,得到了全园教师、孩子以及家长的夸奖。一系列的成功,终于让夏老师放下了因落聘带来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变得自信阳光、积极开朗了。这时,我们又趁热打铁,利用教师岗位调整之机,请夏老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对刚入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短短两年时间,夏老师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消沉,而是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还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张老师是一位有5年多工龄的班主任教师,个性非常文静,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事,很少在集体中表现自己,所以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如果不是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她,我们也无法了解她的一些特质和优势。有一段时间,我们持续几天进张老师的班级巡视,发现张老师对孩子非常耐心和细心,她组织的班级各项活动都井然有序,创设的班级环境充满童趣,很符合孩子的特点,而且张老师特别善于研究游戏材料,她制作、提供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让孩子爱不释手。我们决定给张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更多的同伴发现她、了解她。有一次,我园接受了对外展示班级半日活动的任务,我们想到了张老师,让她带的班级承担这次开放半日活动的任务。这次开放活动,让大家看到了张老师对孩子的耐心和爱心,以及她在环境创设中的独到之处。后来,张老师所在的年段组长请她担任本年段班级环境创设的指导教师,张老师欣然接受了任务,手把手地指导其他教师进行班级环境创设,使整个年段的班级环境创设上了一个台阶。

我们看到,张老师在指导其他教师环境创设时不急不躁,轻声细语,从“为什么”到“做什么”,再到“怎么做”,讲解得非常清楚明白,深受教师们喜爱。我们认为,张老师的这种特质正是一名业务管理者所需要的。于是,在第二年,我们鼓励张老师参加园内中层管理岗位竞聘,最后她全票当选幼儿园保教主任,找到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二、在交流和倾听中发现、了解教师

除了通过日常巡班、观察发现教师外,我们还会通过交流和倾听发现、了解教师。我们认为,管理者要善于敞开心扉,广开言路,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从而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表达机会,我园设置了相应的机制,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述,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线上论坛。每周一中午,我园都会开展教师线上论坛。有一次,在教师线上论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关于“便便”的故事。小班李老师发现自己班里的一个孩子连续几天在纸上画一圈圈密密麻麻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和耐心倾听,李老师了解到该孩子因为一次大便解在裤子上而产生了焦虑情绪,就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焦虑。于是,李老师和孩子家长进行了沟通,与家长相互配合,采用多种策略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例如,请孩子大声地说出让自己担心的事,引导孩子阅读一些关于大便的绘本故事,告诉孩子解大便是一件有利于健康的事。慢慢地,孩子终于对在幼儿园解大便不再抗拒和焦虑了。李老师还向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后在小班孩子入园阶段,可以每个班配一个家用的坐便器,以帮助孩子缓解在园解大便的焦虑情绪。我们发现李老师是一位观察细致入微、思考全面周到,有较好专业素养的教师。她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从心理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也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环境帮助和支持孩子。后来,我们组织全园教师进一步学习李老师讲述的案例,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李老师的做法,而且要学习李老师的专业精神。在学期末的“我为幼儿园管理出点子”评选活动中,李老师的建议获得“金点子”奖。如果没有用心的倾听,我们可能就听不到如此生动的故事,也无法了解李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体现的专业精神。

案例分享。每周三我园都会有教师沙龙活动,根据相应的顺序,每次推荐1—2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享。沈老师平时不是很自信,不喜欢表现表达,如果不是这次轮到她分享案例,可能很少有人了解她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沈老师分享的是一个孩子们的游戏案例,非常生动有趣,听着沈老师的讲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仿佛就在眼前。例如,她在案例中描述孩子们在草丛中的探索:“浩浩弯下腰去,刚拨开一丛草,忽然‘哎哟’一声,他就把手缩了回来,嘴里嘟囔着:‘什么草?居然刺了我的手!’一旁的豪豪听见了,说:‘我来帮你看看。’说着,他低头找寻片刻,然后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叶子,举在手上笑眯眯地问:‘瞧,是不是这个?’浩浩接过叶子仔细地观察着,说:‘我知道了,这片叶子的边上有锯齿,是锯齿刺了我的手。’……”后来,我们建议沈老师把案例进行修改后去投稿。随着撰写的随笔、案例陆续在报刊上刊登以及论文获奖,沈老师的自信之门被打开了。每学期的新教师培训,我们都请她现身说法,指导新教师如何观察、记录孩子的游戏过程,如何撰写游戏案例、教育笔记等。领导和同伴的认可,让沈老师看见了不平凡的自己,并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中。

正像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一样,每位教师都有潜能和特质,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看见他们独特的能力,给予展现的平台、亮相的机会,他们终将会发光、发热。

园长一对一倾听。我园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园长一对一倾听时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们都会坚持把这段时间留出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谈话,通常以教师讲我们听为主,有时是教师主动找我们交流,有时是我们找教师交流。通过询问和倾听,了解教师当下的工作情况,以及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园方给予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在自由的交流中,教师也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对班级和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我们。

当然,园长一对一倾听并不限于周一下午,教职工有什么问题,我们随时都会进行沟通。王老师平时很遵守园纪园规,很少迟到早退,可是在某段时间却一连迟到了三次。于是,我们找她沟通,原来她的爱人因工作调动去了外地,年幼的孩子那几天感冒发烧了,每天一早她都要带孩子去医院治疗,然后再把孩子送到他奶奶或姥姥家,托给老人照顾,晚上再把孩子接回家。这样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来园就迟了。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便将幼儿园里的一间仓库整理出来当宿舍,让王老师的家人和孩子在那里休息,省去了王老师去老人家里接送孩子的时间。最大的困难解决了,王老师便可以正常上下班了。一次细致的倾听,一个小小的举动,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间小小的宿舍后来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教职工之家”,凡是有需要的教职工,都可以暂时借用。

通过一对一的倾听,我们听到了不少对幼儿园及教师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优化幼儿园的各项管理措施。例如,有的青年教师说自己的写作能力比较弱,希望幼儿园能在这方面给予帮助。于是,我们为青年教师开设了“写作营”,邀请专家来园给他们进行辅导,使园里教师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的教师提出每年的工会活动总是那么几种形式,比较无趣。于是,我们开展了“工会活动金点子”活动,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采纳他们提出的好点子,使工会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教职工的凝聚力有了明显提高。

园长一个小小的举措,让教师的心声被听到、被重视,这也激励教师更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园和孩子的发展献计献策,整个团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

三、在文本阅读中发现、了解教师

通常,我们要求教师每个月交1—2篇教育笔记或读书笔记。要求教师写教育笔记,不仅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有帮助,而且有助于管理者发现、了解教师。有时候,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很难通过持续观察、一对一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情况,而阅读教师撰写的文本不失为了解教师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我们尽力做到认真阅读教师交的每一篇笔记,透过文字解读教师当前的困惑,了解教师当前的所思所想,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此外,我们还鼓励教师通过提案等形式给我们提意见和建议。例如,每一年在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前,我们都会请教职工就幼儿园管理、保育教育、工会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提案。在教职工的提案中,我们总能发现园所管理、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有一次,一位教师在提案中对幼儿园的结构工资分配方案提出质疑,她写道:“我和某老师的学历、职称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的工资比她少?难道是因为她是中层管理者而我不是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不合理。”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位教师内心的不平衡。于是,我们分别找来人事管理人员和会计了解情况,了解到根据现有的结构工资分配方案规定,教师的第一学历不同,结构工资就会不同,即使有教师后来提高了学历,但是结构工资依然会有差别。原来,这两位教师的结构工资有差别,是因为她俩的第一学历不同,不是因为其中一位教师是幼儿园中层管理者。就在这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认真讨论了结构工资分配方案,大家认为,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培训、提高学历水平,在结构工资分配方案中应该有所体现。后来,我们调整了相关规定,教职工只要获得一定的学历和职称,就可以享受对应学历、职称的结构工资。同时,我们还对结构工资分配方案中其他一些不合理的条款作了调整。由此,教师们不需要再纠结自己的第一学历是什么,而是把精力集中到努力学习和工作上,争取早日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职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还有一次,一位教师在相关提案中提出:“食堂的品质关系到每一个教职工、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应该吸纳一线教师和家长参与食堂的日常管理。”我们认为该教师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经过教职工代表的讨论、研究,我们调整了食堂管理的相关措施,从选择食品供应商,到食品质量检测、过称,再到制定菜谱、陪餐等,我们都会邀请一线教师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并定期邀请教职工、家长对食堂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形成常态化的民主参与管理机制,以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接受所有人员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