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块有魔法的石头(大班)
作者: 章奕炜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要“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在“听说读写”区,幼儿时常会在阅读绘本后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或和同伴根据所读绘本内容即兴创编新内容。考虑到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好奇、探究兴趣以及对阅读后的表征记录具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以绘本《一块有魔法的石头》为载体,组织开展了本次活动。该绘本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磁铁具有磁性的特征,在活动中,教师将“听说读写”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幼儿通过倾听与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在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中,发展叙事性讲述经验。同时,结合绘本中“好石头”与“坏石头”的辩论,教师鼓励幼儿在根据不同理由阐述自己观点时自由地表达,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目标:
1.在观察、倾听中理解绘本内容,能用较完整的句子讲述花斑猪的口琴被“夺走”事件。
2.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用简单的图画、符号等表征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想法,并能有序、连贯、清楚地将故事中的事件完整表述出来。
3.能在辩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想说、敢说、愿意说。
准备:
1.物质准备:根据绘本《一块有魔法的石头》制作的活动用课件一套,“好石头”(正方)牌子一块、“坏石头”(反方)牌子一块,自主阅读记录表人手一张,记号笔人手一支。
2.经验准备:幼儿对辩论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前期进行过辩论形式的小组活动。
过程:
一、观察画面,引出话题,描述主角“黑石头”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兜兜山。你们看,兜兜山上有什么?(教师出示图片。)
幼:石头。
师:这块石头和你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幼:又黑又大。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细致,发现这是一块又黑又大的石头。
(析:在该环节,教师直接引出绘本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兜兜山,由此将画面定格在黑石头上。幼儿在观察画面中发现有黑色物体,从而判断这是一块石头,进而再思考“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教师鼓励幼儿调动头脑中的词汇,对画面中的石头进行描述。在此环节的驱动下,幼儿对这个贯穿绘本的主角“黑石头”产生了兴趣,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兜兜山?会有小动物发现它吗?发现后会怎么样?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也为下一环节花斑猪的口琴被“夺走”事件中幼儿能将焦点聚焦到黑石头上做了铺垫。)
二、阅读绘本故事,讲述黑石头夺物事件
1.观察并讲述花斑猪的口琴被“夺走”事件。
师:看,谁来了?
师:它的名字叫花斑猪。花斑猪手里拿着什么?
师:花斑猪看到了这块又黑又大的石头,会发生什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教师播放课件里的故事录音,幼儿倾听并讲述。)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教师鼓励幼儿完整讲述,不断丰富词汇。)
师:花斑猪心爱的口琴被黑石头“夺走”了,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师:如果你心爱的东西被夺走了,你会对黑石头说什么?(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能用完整的话来说,还讲述了花斑猪的心情。我们一起把花斑猪和黑石头之间发生的事连起来说一说吧。(集体讲述花斑猪的口琴被“夺走”事件。)
(析:在该环节,教师以花斑猪的口琴被“夺走”事件为集体阅读内容,幼儿倾听故事发生的背景,根据第一个出场的动物花斑猪说了什么,猜测它在做什么、想什么、会说什么等。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猜想后,教师用一段故事录音来还原故事内容与场景,让幼儿先在头脑中形成对比,再鼓励幼儿用一段完整的话进行表述。幼儿在观察、倾听、讲述中逐步完成语言要素中的听、说两大内容,再结合花斑猪的心情,在表述中加入心情描述,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叙事性讲述的完整度,又为下一环节自主阅读后的黑石头夺物事件讲述做了隐性示范。从倾听到讲述,幼儿在教师搭建的支架和撤掉支架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经验迁移,以口头讲述的方式,将故事中动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输出,并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事件发生的过程,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得到进一步发展。)
2.自主阅读灰灰兔、小红马、熊大伯、猎人与黑石头之间发生的故事。
师:除了花斑猪会来,还有谁会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这里有一张记录单,谁来说一说要记录些什么?
幼:前面本子的标记下是记录谁来了,问号的地方应该是记录小动物和黑石头之间发生的事情。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看到的花斑猪的口琴被“夺走”事件的记录单是怎样的。(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花斑猪的口琴被“夺走”事件的记录单,在复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阅读记录单。)
幼:我明白了,前面本子的标记下是记录谁来了,黑石头下面是表示和黑石头有关的事情,问号的地方是记录小动物和黑石头之间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师:大家观察得越来越仔细了,表达得也非常完整。现在就请你和好朋友一起,两个人一组,翻开绘本去看一看、记一记吧。(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后进行记录。)
(析:在上一环节的支架中,幼儿明晰了讲述要素,即要有人物、地点、事件等,此时教师提供阅读记录单让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完全能接受并积极投入其中。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能力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用图画、符号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以此推动早期阅读前书写关键经验的发展。之后,阅读记录单成为接下来讲述的凭借物,幼儿根据记录单,有顺序地讲述阅读到的内容。有了阅读、记录、思考,讲述中就出现了多种可能,幼儿也能在其他人的阅读记录单和讲述中受到启发,进而转换为自己的讲述经验,让自身的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不断丰富。)
3.清楚、连贯地讲述阅读记录单中表征的内容。
师:在刚才的阅读中,大家都有哪些发现和记录呢?
幼:我发现了灰灰兔拿着篮子到山上去割草,碰到了黑石头,黑石头把灰灰兔手里割草的工具“抢走”了。
幼:我看到了小红马穿着漂亮的鞋子,可能要去好朋友家,经过黑石头的时候,一只脚翘起来,它的鞋子就“咻”地一声跑到了黑石头身上。
幼:我还看到了熊大伯拎了好多东西上山,经过黑石头的时候,它工具箱里的东西都飞出来了,熊大伯惊呆了!
幼:我发现猎人拿着弓箭在追小狐狸,小狐狸害怕地逃呀逃,猎人拔出箭射向小狐狸,小狐狸躲到黑石头后面,箭全射在黑石头上,猎人逃跑了,小狐狸得救了。
(幼儿两两到前面介绍,教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尽量说清楚画面中的人物、地点、事件。)
师:大家对后面的故事内容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和记录,分享得真不错。小动物们也都来看这块有魔法的黑石头了。我们来听一听小动物们在说什么。(教师播放录音:这真是一块坏石头,欺负小动物们;好像也没那么坏,它救了小狐狸。)
师:听了小动物们说的话,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是好石头还是坏石头呢?
(析:在该环节,幼儿在自主阅读并记录后,借助阅读记录单按照人物、地点、事件三要素将记录的事情进行多种形式的叙事性讲述,如幼儿个人讲述、同内容补充讲述、两个人一起讲述等,教师最大限度地让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在这个过程中,从单人讲述到同伴帮忙讲述,再到集体讲述,每一个环节都能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得到讲述的机会,幼儿在不同的讲述方式中围绕感知对象,表达个人的构思。教师在幼儿讲述过程中不断捕捉幼儿讲述中运用核心经验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如及时提炼幼儿的话语,当幼儿出现新词汇时进行重点复述,将新词汇传递给其他幼儿,让全体幼儿都能接收到新词汇,从而不断促进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
4.开展“好石头”与“坏石头”的辩论,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心中所想。
师:(出示正方和反方两块牌子)这里有两块牌子,你们认识上面的字吗?
师:你们知道正方、反方的意思吗?
幼:正方表示好石头,反方表示坏石头。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做出你的选择,在牌子后面的凳子上坐下。(幼儿思考并选择正反方。)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现在请两边的小朋友面对面,把你选择的理由说给对方听,谁先来说说你的理由呢?
幼:我觉得黑石头是坏石头,因为它“夺走”了花斑猪的口琴。
幼:我觉得黑石头是好石头,因为它帮助小狐狸吓跑了猎人。
师:刚才我们用辩论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还没有得出结论,这该怎么办呢?
(析:在上一环节,幼儿调动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述,在“有条理地组织叙事性讲述内容”这一核心经验不断发展后,引入新的形式,即活动中开放式的辩论环节,“这究竟是一块好石头还是坏石头?”让所有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这个过程不仅给了幼儿更加开放的表达空间,而且让他们接触到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幼儿的辩论经验。围绕新习得的辩论经验,教师在活动中制作了“好石头”与“坏石头”的展板,让幼儿一目了然地进行选择,并让幼儿在选择正反方后以面对面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更多的是倾听、鼓励,支持每个幼儿积极表达想法。该环节辩论的重点是让幼儿敢说、想说、愿意说,在辩论中深入地思考,对绘本故事中的内容进行巩固和迁移。)
5.呈现故事逻辑导图,集体梳理、回忆故事内容。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故事里先来了谁,然后来了谁。
幼:先来了花斑猪,然后是灰灰兔、小红马、熊大伯、猎人,他们手里的东西都被黑石头吸走了。
师:这些被黑石头吸走的东西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此处课件中出示对应的故事图片以及事物,引导幼儿发现这几件物品都是铁制品。)
幼:都是铁做的。
师:大家的发现真了不起!那这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呢?
(析:在该环节,教师呈现故事逻辑导图,通过集体梳理、回忆的方式让幼儿对绘本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对黑石头夺物的原因有聚焦性的认识,这也是对上一环节辩论“好石头”和“坏石头”的隐性总结。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清晰的故事逻辑导图能够让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线索、发展过程一目了然,进而产生深刻的思考。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课件动态呈现故事逻辑导图,并且是与幼儿一起边回忆、边呈现,自然引出被吸走事物的共同点——铁制品,在幼儿归纳出黑石头所夺之物都是铁制品后,势必会改变部分幼儿辩论时的观点,他们也会随之进行深入思考,既然不是有意而为之,那是为什么呢?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绘本后面内容的阅读兴趣,他们会急于想知道黑石头究竟为何物,为何会这样,从而对下一环节的指南针验证更为期待,这也让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
三、完整阅读绘本,山羊爷爷揭开石头的秘密
1.通过指南针验证黑石头即为磁铁。
师:我们来看一看,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动物们请来了见多识广的山羊爷爷,它带来了什么?这个工具怎么用?
幼:这是指南针,我们科学区里就有。(幼儿讲述自己对指南针的认识,如可以用来指方向等。)
师:山羊爷爷将指南针对准黑石头,会发生什么事?(播放视频)谁来描述一下?
幼:我看到视频里指南针在不停地晃动。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山羊爷爷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磁铁与指南针的视频。)
师:你在视频中有什么发现?
幼:视频里说指南针遇到磁铁就会影响指南针的指向,指南针会左右摇晃。
师:你听得真仔细。磁铁能影响指南针的指向,这是因为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在科学区里去探索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