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豆,撑起来(大班)
作者: 林艳 王缤瑞
设计思路:
在“大玩家”主题活动中,教师在区域中投放了支架、塑料瓶、竹签、土豆、萝卜等材料,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平衡。在这些材料中,土豆特别受幼儿喜爱,他们热衷于用土豆和竹签探索平衡。他们会在竹签的两端插上土豆,再将竹签横放在支架上,通过移动竹签使土豆保持平衡。然而,一些幼儿虽然能通过反复尝试成功实现平衡,但未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总结平衡的规律,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支持幼儿的游戏走向更深层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
1.通过探索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的方法,感知土豆大小、数量与支点之间的关系。
2.通过个人尝试和团队合作,在观察、操作、记录中总结让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的方法。
3.体验让土豆成功地在支架上保持平衡的乐趣,萌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在区域中玩土豆平衡游戏的视频,小土豆、大土豆若干,竹签若干,记录单、记录笔、支架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已经积累了让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的前期经验,知道要通过调整竹签在支架上的位置来保持平衡。
(析:重量是影响平衡的关键因素,活动中选择的小土豆与大土豆是分别控制在一定克重范围内的,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平衡实验。在本次活动中统一使用的支架由塑料材质的扁圆柱体底座和长棍组成,幼儿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
过程:
一、唤醒平衡游戏经验,引出有关土豆平衡的问题
师:最近你们都在用土豆玩平衡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玩的。(教师播放幼儿之前在区域里玩土豆平衡游戏的视频。)
师:在玩土豆平衡游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或者遇到什么困难?
(幼儿自由表达玩土豆平衡游戏的感受。)
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索怎样让我们的土豆造型作品在支架上保持平衡。
(析:该环节旨在再现幼儿玩平衡游戏的场景,加深幼儿对平衡现象的印象。在观看视频后,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土豆平衡游戏的感受,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不同,以便在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接着,教师引出让土豆造型作品在支架上保持平衡的活动重点,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二、自主探索,寻找能让土豆保持平衡的支点
1.第一次探索:两个土豆撑起来
(1)初次尝试让两个土豆保持平衡
师:我们要用土豆、竹签来探索平衡的秘密。桌子上已经放好了支架,请每个人拿两个土豆(一部分幼儿拿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另一部分幼儿拿了两个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根竹签,试一试,怎样才能让两个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平衡的时候两个土豆都会保持不动的现象。)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可以让土豆保持平衡的方法?
幼:我在竹签上找到了一个地方让土豆保持平衡。
师: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幼:大一点的土豆离这个地方近一点,小一点的土豆离这个地方远一点。
师:这个竹签和支架接触的点就是支点。
幼:我的支点在旁边一点,小的土豆轻,离它很远,大的土豆重,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支撑它,所以要离支点近一点。
师:你发现支点与土豆的重量有关。
幼:这两个土豆差不多大小,它的支点在中间。
师:(小结)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土豆,只要支点在靠近竹签中间的位置,土豆就可以保持平衡。一大一小两个土豆,支点离大的土豆要近一点,离小的土豆要远一点,这样两个土豆才能保持平衡。(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两种方法的示意图。)
(2)再次探索让两个土豆保持平衡并记录
师:刚才你们已经试了一种方法,现在请你们换一个土豆,试一试另一种方法,依然让两个土豆保持平衡。这次我们要把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而且要画出土豆的大小与支点的位置哦。完成后,你用的是哪种方法,就把你的记录单贴在哪种方法的示意图下方。
师:轻轻地试一试,小心别把作品弄倒。如果找不到支点,可以慢慢移动竹签,多试一试。
(幼儿自由操作,寻找让两个土豆保持平衡的支点。)
师:这是谁的记录单?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
幼:我这次用的是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大土豆离支点近一点。
师:你把支点的位置记录得非常正确,下次记录时还可以把土豆的大小差别画得更明显一点哦!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组的支点位置是不是都标出来了。
师:你们把自己想到的、观察到的情况都记录下来了,还没成功的不要着急,可以再去多试试。
师:我们会把这些记录单放到班级主题墙上,大家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继续探索。
(析:第一次探索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动手尝试并发现让两个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平衡现象。后面再次探索则旨在巩固和拓展幼儿对平衡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鼓励幼儿通过尝试两种不同的方法让两种土豆组合保持平衡,并引导他们用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更深入地理解平衡现象。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幼儿的探究节奏进行调整。比如,没有成功的可以继续努力尝试,已经成功的可以继续验证,每个幼儿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究。此外,将幼儿的记录单放在班级主题墙上,可供其他幼儿学习和借鉴,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与合作。)
2.第二次探索:三个土豆撑起来
师:刚才我们挑战了让两个土豆保持平衡,现在增加一个土豆,能不能让三个土豆也在支架上保持平衡呢?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进行观察与指导。)
师:它的支点会不会有变化呢?还会在竹签上吗?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幼:两个小的土豆加起来重,另一个土豆轻,支点要离两个土豆近一点。
师:你发现支点要离重的土豆近点。
师:你的作品和他的不一样,你有什么发现?
幼:我的是一个土豆在中间,两个土豆在两边。
师:刚才的支点在竹签上,现在的支点在哪里?
幼:在土豆上。
师:我们可以发现土豆数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支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支点在竹签上的示意图和支点在土豆上的示意图,并播放一段演示支点位置的动画视频。)
师:(小结)原来三个土豆想要保持平衡,支点可能在竹签上,也可能在土豆上。
(析:该环节旨在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如何让三个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并让幼儿关注支点位置的变化。通过增加土豆的数量,问题变得更有挑战性,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对土豆保持平衡的不同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关注支点位置的变化,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把自己的做法尽可能清晰、完整地说出来。最后,教师借助动画视频帮助幼儿理解三个土豆撑起来时支点所在位置的不同情况,从而为接下来探索如何让多个土豆在支架上保持平衡做好铺垫。)
3.第三次探索:多个土豆撑起来
师:两个土豆和三个土豆都难不倒你们,你们还想挑战用几个土豆来玩平衡的游戏?
师:刚才你们是一个人完成的,现在请你们两个人合作,商量好分工,用上更多的土豆和竹签,看谁能让更多的土豆稳稳地撑在支架上。
师:你们都做出了什么造型?
师:看来大家对用土豆搭建的造型很感兴趣。原来,在让很多个土豆保持平衡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土豆有独特的造型。
师:太好玩了,我也想来挑战一下,不用支架,用一根手指头能撑起多个土豆的组合造型吗?
师: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你们来试试看。
(教师鼓励幼儿用手指尝试支撑起自己的土豆造型作品,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不同的支点把土豆造型作品撑起来并保持平衡。)
师:(小结)原来,为了让很多个土豆保持平衡,可能会有很多个支点呢。(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个土豆串起来的造型作品中有多个支点的示意图。)
(析:在该环节,教师在幼儿已经掌握了让土豆保持平衡方法的基础上,给幼儿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即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增加土豆的数量。幼儿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带着自己的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自然而然地探索出了土豆的不同造型,并发现了让多个土豆保持平衡的多个支点。在这三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偶发的成功转化为必然的成功,帮助幼儿主动建构关于支点变化的新认知,从而让幼儿走向更深层次的探究。)
延伸活动:
1.观看有关土豆平衡的拓展性视频,巩固幼儿关于土豆平衡的经验。将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在区域中,供幼儿继续进行探索,创造更加多样化的造型,更深入理解不同的土豆组合造型与支点的关系,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为将来学习有关平衡的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提供更为多样的游戏材料,比如提供切成不同大小的土豆块,让幼儿尝试进行平衡实验,观察不同土豆的大小、数量对支点的影响;还可以提供不同长度的竹签,让幼儿在搭建平衡结构的造型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支点与平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