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把奥特曼变成“奥老师”
作者: 孙玲会发射酷炫激光、能战胜怪兽的奥特曼是许多男孩心中的英雄,美丽、善良、拥有魔法的爱莎公主令许多女孩仰慕不已,这些经典的动画形象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案例中的教师观察到小班孩子乐乐等十分喜爱奥特曼,他们扮演奥特曼,模仿奥特曼的标志性动作,学奥特曼说话,玩“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那么,对奥特曼如此痴迷的乐乐为什么会对教师说“奥特曼是假的”“我不是奥特曼”呢?
当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时,当孩子没有及时整理玩具时,教师借助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奥特曼对其进行引导。起初似乎效果不错,这让教师以为“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只要搬出奥特曼来,基本上都能成功解决”。于是,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不服从集体活动安排,午饭吃得不多,入睡困难,教师都试图搬出奥特曼来解决。教师借奥特曼之口说出自己对孩子的要求,生生地把孩子喜爱和崇拜的那个闪着光的英雄奥特曼变成了喋喋不休地提出各种要求的“奥老师”。这样的奥特曼对孩子来说自然失去了吸引力。
教师评价“奥特曼”灵或不灵的标准是:是不是只要搬出奥特曼来,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奥特曼显然背负不了这样的重任,所以失灵是必然的。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孩子们可以从多种途径接收海量、多元的信息,所以他们的知识更丰富,想法也更多。教师们不免感叹:教育这些孩子越来越难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孩子,有应对孩子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环境、个性等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也不要指望可以找到一种“包治百病”的“灵药”。其次,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孩子,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避免从成人的视角做出判断。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结合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宜的教育策略,因势利导。总之,要做一个了解孩子、懂孩子、受孩子喜爱的教师,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引路人。
(贵州贵阳市白云区第十五幼儿园 孙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