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观察,支持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
作者: 徐楠
叙事不仅是儿童了解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还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水平的反映,并且与儿童未来的读写能力发展有密切联系。叙事能力是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存在一定影响。在大班“拥抱祖国”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我是中国娃”“中国的宝贝”“中国最棒”三个子主题活动带领幼儿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进一步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获得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第一个子主题活动中讲述旅行小故事的愿望很强烈,但大部分幼儿的讲述水平仅停留在“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的初始阶段。为了满足幼儿的叙事意愿,支持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我们聚焦观察,梳理出了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利用“观察—评价—支持—再观察”的方式,以班级幼儿果果为个案,以团队研修的方式持续助力其叙事能力的发展,从而以点带面,推动班级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
一、观察循证,捕捉幼儿的叙事需要
【场景描述】在区域活动时,果果拿着手偶兴奋地和小小讲述着自己国庆节出去旅游的故事:
我国庆节去长隆主题乐园玩了。我看到了很多人,然后呢,我去坐了过山车,去看了很多的鱼,然后我找到了一条小丑鱼,然后呢,我还住酒店了。
教师通过观察,用视频和文字记录下了果果在语言区中的一次自发性叙事的内容,并与年级组教师就此进行了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仰老师:从叙事结构、叙事顺序、叙事评价来考量果果的叙事能力,可以看出她目前处于叙事的初始阶段,她在讲述中虽然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行动,但“去长隆主题乐园玩—坐过山车—看鱼—住酒店”,这些行动之间其实没有直接关联。
徐老师:果果有意识地使用了“然后”这一连词,将前后叙述的内容串联在了一起,但事件的跳跃性较大,内容相对简单了些。
柴老师:在果果的叙事中,语言是比较贫乏的,整个讲述过程只出现了名词,且以陈述句为主。作为大班的孩子,应该是有能力增加一些形容词的描述,或拓展句式的结构的。
朱老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果果缺乏叙事的经验,如果教师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果果的叙事能力可能会有很明显的提高,而且基于我平时对果果的观察,她对讲述是很有兴趣的,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果果的叙事中,我们发现了果果对生活事件的叙事性讲述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分享欲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果果在叙事能力上的发展需要。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决定以团队研修的方式持续助力果果叙事能力的发展。
1.梳理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发展目标
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发展叙事性讲述语言能力过程中所需要学习并获得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经验。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是以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为基础的,为了更好地对照目标分析和支持果果叙事能力的进阶式发展,我们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归纳的“使用较为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有条理地组织叙事性讲述的内容”“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三大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梳理了“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检核表”,用于评价果果在“拥抱祖国”主题活动中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水平,从而依据检核结果动态调整支持策略,有效助推果果叙事能力的发展。
2.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充分的叙事机会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幼儿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互动与交流,教师如果可以将日常谈话转化为幼儿叙事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强幼儿对叙事性讲述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丰富叙事语言,为幼儿的叙事性讲述经验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次研讨之后,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增加了“一对一倾听”的环节,果果经常会在该环节与教师谈论自己在家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有一次,她兴奋地告诉教师她家里养了一只小鸭子,在教师的追问下,她不断地描述鸭子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和鸭子之间发生的故事,说出了“毛茸茸”“左摇右摆”等词汇,充满了叙事的热情。偶尔在寻求帮助时,出于着急,果果会直接告诉教师她想要得到的帮助,这时教师会耐心地引导她完整地讲述事情的经过,“你可以先平静地告诉老师谁和谁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矛盾吗”“他们自己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你可以做什么”,等等,教师的倾听为果果创造了更多的叙事机会。
3.提供富有游戏性的视觉材料提示
视觉材料提示是幼儿叙事的一个重要支点,提供视觉材料,有利于帮助幼儿丰富故事内容,使叙述事件多样化,也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和语句。因此,我们在语言区设置了“盲盒游戏”,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人物、事物、场景道具等材料分主题放在一个封闭的盲盒里,如1号盲盒里投放与“西游记”主题相关的人物和道具,2号盲盒里则是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3号盲盒里投放少数民族的服饰以及和各地风俗有关的物品。果果通过投掷骰子确定要打开的盲盒序号,以此围绕盲盒里的人物和事物展开叙事。果果将抽中的盲盒里的材料一一取出,按照顺序尽可能地把看到的元素创编进自己的故事里。在投放了“盲盒游戏”的材料后,虽然果果讲述的故事略显生硬,但叙事元素的多元化,给了她更多联想和想象的机会,为其叙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该案例中,观察就是我们循证的“眼”。基于观察,我们对果果的叙事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判断。我们梳理出了果果在叙事性讲述方面有待提升的地方:词汇较贫乏,句型较单一;内容欠丰富,逻辑较混乱;主题不完整,缺乏观点。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捕捉到了果果在日常生活中对叙事的浓厚兴趣。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果果在叙事能力上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我们利用视频、录音、观察表等媒介对果果的叙事片段进行了多样化的记录,并借助“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检核表”对果果的叙事能力进行了评估,以此为依据为其提供了经验和材料等方面的支持,发挥了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
二、评价支持,丰富幼儿的叙事语言
【场景描述】在开展第二个子主题活动“中国的宝贝”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西游记》《哪吒闹海》等故事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们在语言区的“盲盒游戏”中投放了相关主题的人物、事物和场景道具,以拓宽幼儿的叙事内容。果果仔细挑选了自己想要的盲盒,拿着盲盒中的材料创编起了新故事:
牛魔王(人物)来了,在山顶(场景),孙悟空(人物)拿出金箍棒(事物)给了牛魔王一棒,啊!然后呢,小马和唐僧(人物),唐僧坐在马背上,然后呢,他们……好了,怪物来了,又是牛魔王。孙悟空又和牛魔王打了起来,牛魔王又被打败了!
第一阶段的观察与支持充分激发了果果对叙事性讲述的兴趣,促使她的讲述从自身生活经历逐渐向想象和创编新故事过渡,这不仅需要她进行独立构思,还需要她在他人面前进行有条理、有组织的讲述。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与主题相关的“盲盒游戏”材料,果果的叙事中出现了丰富的人物、事物和场景,可见她对“盲盒游戏”的材料使用规则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但是,如何聚焦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确定果果叙事能力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借助“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检核表”,我们发现果果在“使用较为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维度上处于初始阶段水平,虽然用到了盲盒中的人物及场景元素,也能简单地讲述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但是词句不够丰富。果果在“有条理地组织叙事性讲述的内容”维度上也处于初始阶段水平,她虽然能够围绕主题讲述一些相关的内容,包含1—2个行动事件,但事件之间缺乏关联性。果果在“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维度上处于稳定阶段水平,她能够借助凭借物进行简单的构思并讲述,必要时能够辅助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表情。
据班级教师回忆,果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出包含较多形容词的短语,如闪闪发光的宝石、美丽的公主等。在以往的随机谈话中,果果也能够根据语境使用疑问句、否定句等多种句式,但其讲述内容的丰富性还有待提高。我们意识到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与幼儿缺乏叙事性讲述经验、缺少讲述凭借物有关。因此,本次研讨后我们将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提高讲述内容的丰富性”上,并通过以下策略助推幼儿叙事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故事经验准备,让幼儿有话可讲
叙事性讲述是幼儿综合语言能力的表现,幼儿叙事性讲述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离不开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在讲述前,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进行必要且充分的经验准备,主要包括“与主题内容相关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准备”两个方面。首先,我们通过“拥抱祖国”主题活动的链式推进,深入挖掘果果感兴趣的主题元素,如她对《西游记》故事颇感兴趣,教师则利用餐前活动时间给果果讲《西游记》中的故事,并陪她演绎相关内容,帮助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其次,在讲述中教师突出强调了生活中的常见词句,并使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通过示范帮助果果习得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与果果谈论有关《西游记》的内容,鼓励果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表现。
2.兴趣导向下的材料改进,让叙事有迹可循
一开始投放的“盲盒游戏”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但持续使用后我们发现,“盲盒游戏”材料的作用逐渐减弱,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盲盒内的材料由教师主观投放,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将同一类型的素材放在同一个盲盒里,如京剧脸谱的盲盒里都是各式各样的脸谱,内容较单一,难以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挑战的兴趣。于是,我们对“盲盒游戏”材料进行升级,调整盲盒内的材料,由教师主观投放变为跟随幼儿的需要投放。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以此为依据制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盲盒,幼儿可以从每个盲盒中随机盲选材料并进行讲述。丰富的旅游经历让果果对中国的长城、西湖、大熊猫等充满兴趣。果果通过绘画的方式绘制了这些中国的宝贝,并投放到了盲盒中。她更喜欢用盲抽的方式从未知的盲盒中抽取材料,当抽到自己绘制的这些宝贝时,她会特别开心,叙事中也会把自己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创编进故事里,这极大地提高了叙事内容的丰富性。
3.教师即时回应,让叙事内容更加丰富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盲盒游戏”进行观察,从而快速捕捉到果果讲述过程中出现的精彩词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供更高级的词句帮助其拓展。例如,当果果说到“雄伟的长城很长很长”时,教师会进行补充和拓展——“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让果果的语句更加完整、多样;当果果在讲述过程中词语比较贫乏时,教师会加入游戏,通过提示、扩充、示范等不同的回应方式帮助果果回忆或者习得更多新的词汇,丰富她的词汇量。例如,果果惯用“蓝蓝的天空”作为叙事的开头,教师发现了果果的这一叙事习惯,于是做了进一步的引导:“任何时候的天空都是蓝蓝的吗?你还见过怎样的天空?这时候我们可以说静谧的黑夜……”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了果果在叙事性讲述中的兴趣与问题。团队教师利用视频和文字,对观察到的案例进行说明、举证和剖析,站在幼儿的立场,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幼儿当下最真实的问题和需求,筛选幼儿有价值的生长点,从而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宜的帮助与指导,切实提高了幼儿叙事内容的丰富性。
三、“三线”合力,增强幼儿的叙事逻辑
【场景描述】教师出示盲盒,请果果随机抽取盲盒中的材料,优优在一旁一同参与游戏。
教师说:“你抽到了什么?”
果果说:“有猪八戒、竹子、大海、火箭、房子……”
教师说:“这是怎样的猪八戒?你想想看,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你抽到的这些人物和场景。”
果果说:“很丑的猪八戒、大房子……”
接着,果果创编起了新故事:难看的猪八戒心情不好,他发现了一个很大很美的大房子,还发现了一片蓝蓝的大海,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然后他看到大海旁边有一个火箭正要发射出去,后面是火箭旁边的竹林,竹子嫩嫩的,绿油油的,立在那边,好啦,我的故事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