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培育
作者: 黄立霞 陈多英*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高四新’背景下湖湘红色文化与高职人文素养课程融合育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3JJ60258)
**通信作者:黄立霞,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摘 要] 人文素养是幼儿园教师基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维度,对幼儿园教师的育人实践和专业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一是需要幼儿园积极营造富有人文底蕴的文化环境,二是需要为幼儿园教师打造集聚人文气息的学习社群,三是要为幼儿园教师树立具有文化修养的榜样。
[关键词] 教师素养;人文素养;教师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在教师的各种素质中处于基础地位,[1]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不但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专门化的保教知识与能力,而且要求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能够展现出良好的人文行为。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人文素养缺失较为严重,[3]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不足,知识涉猎范围狭窄;人文精神薄弱,立德树人有待加强;人文行为欠缺,反思创新难以显现。这将从根本上阻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因此,进一步探究和明晰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价值以及培育途径,对促进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和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人文素养首先根源于“人文”二字,它主要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以人为本”,[4]强调的是对人的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追求,对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二是“以文化人”,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丰富且璀璨的文化成果来滋养、培育与教化人。以人为本是人文素养的精神内涵与根本目的,以文化人是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与培育途径,两者共同构成了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人文素养建立在个体对人文知识的拥有和运用的基础之上,个体在内化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人的生命意义、价值和人生美好境界的积极情感,并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修养、气质和行为方式。[5]从本质上来说,人文素养体现的是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心理、精神和态度的修养。[6]具体到幼儿园教师,作为年幼儿童的教育者,幼儿园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其在专业知识之外的人文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待保教工作的良好的精神品格与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师的人文素养具体可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维度,其中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精神是内核,人文行为是外显。[7]
第一,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它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进行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8]人文知识包括古今中外哲学、文学、史学、美学等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累积,以及人文思想中蕴含的认识与实践方法。幼儿园教师应从以下四方面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一是哲学知识。幼儿园教师应该理解关于人、自然以及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儿童以及童年的价值。二是文学知识。幼儿园教师应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了解儿童丰富的心灵世界。三是历史知识。幼儿园教师应了解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能引导儿童正确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四是艺术知识。幼儿园教师应掌握基本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知道如何引领儿童去欣赏及表现艺术。
第二,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的社会性的升华与确证,它体现了人类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与憧憬,是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类向善、求真与求美的统一。[9]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为个体以人为本的观念与意识,它关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促使个体追求自我并维护他人的价值与尊严。幼儿园教师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对待自己以及幼儿、同事、家长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品质。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人文精神。一是关爱幼儿。关爱幼儿应居于幼儿园教师人文精神的首位,教师应关心、爱护、尊重和支持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二是关心同事。幼儿园班级通常由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协同工作,教师应关心同事的想法、需要、尊严和价值,积极与同事开展交流与合作。三是尊重家长。与家长沟通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应承认并尊重家庭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地引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四是珍视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幼儿园教师应珍视自己的存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应认同自己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三,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中的人文行为。人文知识的内化即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幼儿园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应体现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更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文行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幼儿园教师的人文行为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健康生活。幼儿园教师健康的生活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师应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严格管理自我。二是乐于学习。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应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在幼儿园的工作场域中通过培训、教研、拜师、赛课等多种方式获得经验的持续提升。[10]三是勤于反思。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将自我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并不断进行主动思考、评价、探究、调控和改进,[11]应对自己的保教状态进行审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调整与改进。四是实践创新。幼儿园教师应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工具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
二、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价值
第一,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坚守师德底线。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对人的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关注。对个人来说,这里的“人”不仅包括自己,还包括他人,尤其是处于弱势或不利地位的人群。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还没有自理能力和自卫能力的相对柔弱的幼儿,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神圣之处就在于他是从弱者的角度出发为幼儿构建了具有保护性和支持性的发展环境。[12]在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体报道中,不时还会传出幼儿园教师虐待幼儿的不和谐声音,这是一种严重违反师德的恶劣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群体形象。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关爱幼儿是幼儿园教师必须遵守的道德。[13]具有人文精神的幼儿园教师是崇尚人性光辉的教师,培育她们的人文精神,就能促使她们更好地坚守师德底线,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尊重和支持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第二,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文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素质, 对个体其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14]人文素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整合力。与其他学段的分科型教师不同,幼儿园教师是全科型教师。一位幼儿园教师需要全面负责班级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工作,以及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开展学习、游戏与运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全面培养幼儿的综合性工作,广泛掌握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领域的人文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较为丰厚的人文底蕴,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知识与能力,优化与整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保育教育过程,从而实现专业能力的更快提升。
第三,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成为卓越的专业引领者。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和文化教养,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15]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其成为卓越的专业引领者。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更胜以往,卓越幼儿园教师是引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卓越幼儿园教师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具有比较丰厚的人文知识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触类旁通;是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的教师,能立德树人;是具有良好人文行为的教师,能为人师表;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教师,能承担塑造幼小灵魂和生命的神圣工作。
三、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
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幼儿园以及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在外部环境上,幼儿园要积极营造富有人文底蕴的园所环境,打造集聚人文气息的学习社群,树立具有人文修养的教师榜样。
第一,积极营造富有人文底蕴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文化环境对幼儿园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两部分,其中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载体。从精神文化环境来看,幼儿园首先要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幼儿园在管理制度、领导风格、同事关系、师幼关系等方面均应强调对人的发展、价值与幸福的关注,要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打造和谐友爱的同事关系与师幼关系。其次要凝练具有人文底蕴的办园理念。办园理念是幼儿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形成幼儿园文化环境的思想基础,幼儿园应将关爱幼儿、关心同事、尊重家长和珍视自己的人文精神贯穿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物质文化环境来看,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园舍空间,布置具有人文内涵的园舍景观,设置文化长廊、教师图书馆、教师研讨室、教师休闲区等,促进教师的人文交互,合理利用园舍墙面和围栏,呈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特色、办园历程和教师风貌。
第二,打造集聚人文气息的学习社群。建立幼儿园教师学习社群,使教师的个体学习变成合作性学习,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教师组织是提升幼儿园教师人文积淀的有效路径。幼儿园可以通过“一读一行一讲”打造集聚人文气息的学习社群。“一读”是指阅读活动。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积累与内化的结果,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置“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促进教师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一行”是指文化实践活动。人文知识可以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得到具象和深化,幼儿园可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民俗村、红色文化基地来增强他们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感受与体验。“一讲”是指文化大讲堂活动。幼儿园可以邀请文化界,如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学者与名家进入幼儿园开展文化讲座,拓展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视野。
第三,树立具有人文修养的教师榜样。园长是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领头羊,对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此,为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园长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展示出良好的人文精神与人文行为,为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骨干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中坚力量,也应带领和影响其他教师广泛吸收人文知识,积极培育人文情怀,终身践行健康生活、乐于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的人文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岂之.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04):10-15.
[2][6]邓志伟.论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1):59-63+68.
[3]李永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0):33+35.
[4]王泉泉,刘霞,莫雷,等.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46-54.
[5]刘文学,张淑艳.当代职业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