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策略促进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 冯军 王佳婧

[摘 要] 幼儿园教育应始终坚持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和原则。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引进了绘本教学,但存在偏向关注幼儿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弊端,忽略了幼儿在学习品质、情绪与社会能力等非认知领域的发展。教师应采取多维环境策略,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具有支持性的心理环境,以此激发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对绘本的共同喜爱,采用多维教学与交往策略,关注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情绪体验与人际交往,发展幼儿的情绪能力与社会能力。

[关键词] 绘本阅读;学习品质;情绪能力;社会能力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原则。[1][2][3][4]从幼儿的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来看,对幼儿的教育需要从他们的当下生活出发,注重其当下生活与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不能仅仅是为了其上小学做认知方面的准备。[5][6]诸多研究都表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投资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长远效益,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与非认知的共同发展,[7][8][9]其中非认知方面又普遍关注学习品质、情绪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的发展。[10][11][12]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引进了绘本教学,但存在偏向关注幼儿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弊端,不符合幼儿园教育应坚持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与原则。要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获得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园教师就需要采取多维策略,为幼儿学习品质、情绪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

一、多维环境策略: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学习品质被已有研究证实对幼儿当下与未来的发展都很重要。虽然已有研究在学习品质的内容上还存在分歧,但都不否认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个体之所以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本质上在于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支持个体把学习变为自己积极主动为之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主动性产生的内在源泉。[13]为促进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全面协调发展,需要把幼儿绘本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如此绘本阅读才会成为幼儿自动自发、自主自愿进行的活动。兴趣的激发需要环境提供适宜的刺激。对幼儿绘本阅读兴趣的激发来说,需要教师注意环境的多个维度。只要是为了人的环境,就必须同时考虑到环境的物质维度和心理维度。环境的物质维度通常指向基础性的物质条件,如何使这些空间与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决于人与空间、材料的互动。而这种互动从根本上来说又取决于处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与人的互动,因而由此形成的环境心理氛围会对接下来的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应积极创设充满阅读机会的幼儿园环境。阅读其实可以无处不在,教师在幼儿经常走动的走廊、活动室、睡眠室、户外等地方贴上图文并茂的小提示,即给幼儿提供了随时阅读的机会。如在水龙头旁,教师就可以写上“湿一湿、抹一抹、搓一搓、冲一冲”的文字,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请幼儿在洗手时边看图边念下面的文字;在楼梯扶手旁,教师可以贴上幼儿自己配画的“扶着楼梯上下”“不要拥挤打闹”等文字提示,请幼儿在上下楼梯时看一看、说一说。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又自然地激发了幼儿争着看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应积极创设具有阅读功能的特定空间。除了要让整个幼儿园环境带有浓厚的阅读气息之外,教师还有必要创设专门的阅读空间,主要包括对班级幼儿开放的班级阅读角、对全体幼儿开放的幼儿园图书馆与多媒体语音室等。教师应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为本班幼儿创设独具班级特色的阅读角,并鼓励幼儿把书从家里带到班级阅读角分享。建设能够容纳上千本绘本的幼儿园图书馆,对于丰富幼儿阅读材料和激发幼儿对绘本的共同兴趣非常必要,这是班级小小的图书角无法做到的。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幼儿对电子阅读兴趣浓厚,幼儿园还可以在图书馆里专辟多媒体语言室,通过电视、电脑或平板等电子设备向幼儿展示优秀的绘本,其声光电相结合的呈现方式通常会让幼儿陶醉其中,并自然生发出对绘本的阅读兴趣。

最后,教师应积极创设支持幼儿自主阅读的心理环境。幼儿具有热爱学习的天性与本能,对呈现在他们面前的绘本一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教师对于幼儿任何自发主动的绘本阅读行为都应予以肯定和接纳,既不要干涉幼儿对绘本内容与类型的选择,也不要干预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更不能指责幼儿读得不对或者没有读懂。对于幼儿来说,受其认知与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通常更关注绘本中的图画。[14]虽然图画也可以叙事,但是图画毕竟不像文字那样可以明确地表达故事内容,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正符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此时,教师切忌批判孩子乱读或者错读,相反地,应鼓励并支持幼儿完整且大胆地表达他所理解和想象的故事。来自教师的肯定会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他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二、多维教学策略:在绘本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情绪能力

幼儿一般有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以及情绪表达的需要,但因受到语言与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通常不能很好地觉察和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不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控制内心的情绪感受与体验。激烈且不受控制的情绪表达往往会破坏幼儿与他人的交往,并且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所以情绪能力的发展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绘本以图为主的特点不仅契合幼儿语言与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而且能够很好地引发幼儿的情绪体验。教师采用多维教学策略,关注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情绪感受与表达,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情绪能力。

首先,教师应善于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渗透在绘本阅读中保持安静、平稳情绪的期望与要求,使之内化为幼儿对自己阅读时的情绪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如教师可以创编关于绘本阅读的“拍手歌”,把阅读时应有的“轻轻拿来轻轻放”等良好行为习惯和“不吵不闹静静读”等良好情绪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在幼儿需要排队等待的洗手、如厕、离园等生活环节,让大家一起拍拍手,唱一唱。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不断复习和巩固绘本阅读时的规则要求,而且可以在师幼共同背诵的温暖氛围中促进幼儿从情感上接受这些规则,形成阅读绘本时应保持安静的心理倾向,从而在实际阅读时对自己或他人表现出来的不当情绪表现进行一定程度的主动调节。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实施指向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的绘本教学活动。在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很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促进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而较少关注绘本在培养幼儿情绪能力方面的价值。优秀的绘本之所以能够得到幼儿的普遍喜爱,就在于它们用童稚化的绘画风格与叙事方式展现了孩子们的世界,能够很好地引发幼儿在情绪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会绘本中人物的情绪情感,觉察自己此时的情绪情感,并尝试用具体、准确的语言描述绘本中人物的情绪情感以及自己被引发的情绪情感,进而理解绘本中人物和自己为何会有此情绪情感,最后反思绘本中人物和自己如何表达这种情绪情感才能让对方更好地知道自己的心情或愿望。

最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游戏”绘本的机会,让幼儿在感同身受中发展自身的情绪能力。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假装、假设、假扮和假想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具有明显故事情节的绘本通常都会激发幼儿假装扮演其中人物角色的兴趣,这与幼儿已有的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等经验是相通的。教师应鼓励幼儿选择自己读过且体验深刻的绘本作为扮演的脚本,支持幼儿在角色扮演区或表演区再现绘本故事。在这种游戏扮演中,虽然一切看起来都是假想的,但是幼儿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有怎样的心情与表情动作等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并且会努力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其尽力表现出来。当幼儿身心都投入到绘本的角色与故事中时,他们就不仅能体会到故事情节对人物情绪情感的影响,而且能体会到人物情绪情感的性质、内容、程度、表达方式等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觉察和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并在学习和反思绘本人物的情绪情感表达中发展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三、多维交往策略:在绘本阅读中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

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同时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15]帮助幼儿成长为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个体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应然要求。幼儿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与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性的发展,最终表现为稳定的社会能力。虽然幼儿自出生起就处于家庭提供的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中,幼儿与父母建立的亲子关系是幼儿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对幼儿终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但是由于家庭成员数量的有限与家庭生活内容的单纯,加之家庭对幼儿的精心照顾与保护,幼儿不一定具有适应家庭之外的社会的能力。让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正是支持幼儿走出家庭的第一步,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广泛的社会交往机会。尤其是充分的同伴交往能够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发展幼儿从他人角度思考的心理理论与观点采择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自尊与自信,促使幼儿不仅学会与人友好相处,而且愿意与人交往。绘本作为幼儿喜欢的读物,可以成为幼儿交往的良好媒介。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对绘本的共同喜爱,开展多维的阅读交往活动,让幼儿在一起欣赏绘本的过程中自然地结识新朋友。

首先,教师应定期组织集体分享阅读活动。由于每个孩子对世界与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不同,所以他们对同一绘本的阅读感受与结果也不同。通过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绘本的理解水平,而且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同伴的不同视角,增进幼儿对同伴特点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教师定期组织的集体分享阅读活动可以为幼儿分享彼此的阅读经验与体会提供很好的机会。为此,教师应把集体分享阅读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幼儿,让全班幼儿共同决定分享阅读的绘本,鼓励幼儿发表对绘本内容与细节的不同理解,支持幼儿通过辩论达成对绘本的更深理解,由此发展幼儿相互倾听、彼此尊重、合作沟通的社会能力。

其次,教师应积极策划和组织全园性的绘本阅读节活动,鼓励幼儿走出班级,与其他班级中和自己有着相同阅读兴趣的幼儿交往。幼儿因其个性差异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爱好,有的幼儿喜欢故事类绘本,有的幼儿则喜欢科普类绘本。例如,在展示了众多绘本、开展了与绘本相关的多样活动的全园阅读节上,幼儿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与自己喜欢同一主题绘本的其他班的同伴。借助共同喜欢的绘本,幼儿可以不分年龄与性别地开展更为广泛的交往,从而交到更多的朋友,收获更多的友谊。

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和支持家长带领幼儿以绘本为媒,走出家庭,与小区中的其他幼儿交往。出于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现在城市小区里的幼儿缺乏相互交往的机会,这不利于幼儿把他们在幼儿园学习的社会技能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以绘本为媒,吸引对绘本有共同兴趣的小区幼儿一起在家中或在小区公共空间开展共读活动,是家长可以尝试的促进小区幼儿之间交往的有效办法。教师应为家长提供绘本选择、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专业建议,以此保证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机会,促进幼儿人际交往等社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凤.“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89-92.

[2]张黎黎.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看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J].文教资料,2019(03):169-170.

[3]程亮.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的观点及其批评[J].教育学报,2012(06):44-51.

[4]俞可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05):28-29.

[5]杨亚维.以教育之光点亮人生:谈教育的目的与意义[J].求知导刊,2021(33):2-3.

[6]陈春,谭新亚,李明,等.幼儿园阳光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0(12):90-93.

[7]张碧钰.幼儿教育对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基于CFPS追踪数据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0:53-54.

[8]李玲,蒋洋梅,孙倩文.新人力资本理论下学前教育经历对初中生能力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64-7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