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和时代价值
作者: 罗婷 刘向辉[摘 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事关中国梦的实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儿童教育具体实践,就新时代的儿童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突出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强调儿童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基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儿童教育体系的形成。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在于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方向引领,坚持以“人民中心”为价值引领,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力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 习近平;儿童教育;内涵要义;时代价值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他在不同场合对儿童及儿童的教育、发展和培养发表了诸多论述,这些论述在继承和发展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解放儿童、尊重儿童、认识儿童、发展儿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基于时代发展需要、具有科学引领价值、着眼国家发展、富有国际视野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当下及今后中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概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幼儿园、中小学和教育管理部门,面对不同的人群,通过重要讲话、批示指示、教育会议、调研座谈和贺信回信等方式,系统阐释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
(一)突出儿童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儿童教育的战略意义。他明确提出,“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1]儿童教育的意义核心在于儿童本身的特性,即儿童因为其成长性、发展性和潜在性,其指向的是未来,这就意味着儿童教育事业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必须加以重视。其次,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价值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2]儿童成长和教育不仅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更具体地指向国家和民族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重视儿童的教育就是重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提出谆谆教诲:“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3]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基本判断,明确了儿童教育对未来、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是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是中国儿童教育发展之锚。
(二)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儿童教育问题做的诸多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儿童教育发展方向和目的的根本问题。
在培养什么样的儿童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提出要把儿童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他把学生比作“小树苗”,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怎样培养儿童上,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主张儿童要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国史党史;要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学习国外优秀文化知识;要树立远大志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多次提出,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6]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榜样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要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他进一步阐释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也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另外,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7]榜样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具体而生动,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视“四位一体”儿童教育体系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8]这意味着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儿童自己的事,更是需要党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关注的长久事业。儿童教育应发挥教育合力,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其中,“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9]“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10]“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11]这意味着在“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和政府、社会一起为儿童的发展和教育提供条件和环境,学校是主体,承担着主体责任。
对于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十八大以来,他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多次就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12]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3]“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14]就儿童而言,他们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阶段,家庭作为他们社会情感萌发的基础,在根本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方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15]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下,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持续推进,2021年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进一步完善了“四位一体”的儿童教育体系。
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的重要论述,要全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教育、艺术等治国理政思想,要切实结合当时当地的教育实践。总体而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方向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强调教育在党领导一切工作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16]儿童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任务,更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你们是未来的主力军、生力军。希望全国各族少年儿童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7]因此,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必须坚持党对儿童教育事业的领导,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儿童教育事业战略意义的首要保证。
坚持党对儿童教育事业的领导就要坚持党对儿童教育的思想引领。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儿童教育事业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重要的就是在教育的目的和办学方向上站稳立场,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这是我国新时代儿童教育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坚持和强化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在教育儿童成人的道路上才不会走偏。
坚持党对儿童教育事业的领导还要重视党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组织引领。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儿童的群团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先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18]要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凝聚力量,将广大儿童号召起来,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要坚持以“人民中心”为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9]在十九大报告中,他也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宗旨。
在儿童教育事业上坚持“人民中心”的价值引领,就要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教育是广大人民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牵涉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因此,要在发展儿童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以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事业发展的标准。一方面,要切实让每个儿童都有学上、都上好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人民对高质量儿童教育需要的满足能力,还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关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上对儿童教育的具体要求,也是新时代儿童教育落实“人民中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三)要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1]他鼓励“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22]他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3]全面发展构成了儿童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儿童教育本体价值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和目的。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24]他还强调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美善的种子。由此可见,德是儿童教育首要的规定内容,是儿童的立身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知识学习。他指出,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25]“知识越学越多,知识越多越好,你们要像海绵一样学习知识。”[26]他在给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回信时提出,“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27]相比于学习已有的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在知识学习中的“勤”“敏”“渴望”“兴趣”等情感,换言之,他认为爱知识,勇于探索知识,唤起自身对知识的内在兴趣才是知识学习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儿童的体育。他自己就是体育爱好者,“说到体育活动,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28]他还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29]
美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30]美育是生命个体基于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在精神和心灵层面对美的意向的唤醒,在行动中对美的追求。儿童在理性上尚不成熟,但感知觉的敏感性很强,遵循美育特点,开展美育工作,就是要把握儿童的生命敏感性,唤醒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引发儿童追求美善的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劳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31]因此,“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32]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他叮嘱孩子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劳’的作用,要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33]从中可以看出,劳动事关幸福,必须从小培养,儿童期尤为重要;必须全社会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不能缺席;必须全学段贯通,儿童成长的各个年龄段都应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