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直气壮办好“大思政课”,广东在行动
作者: 韦英哲 王思静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月11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理直气壮办好“大思政课”?近年来,广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推动制度机制、课程资源、思政课一体化、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好关键课程作用,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总书记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初,广东省委1号文发布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系统部署教育“八大工程”,其中第一项就是立德树人铸魂工程。这释放出十分鲜明的信号: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5月20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听取我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并对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进一步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担当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开发用好思政课课件、讲义,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丰富讲好思政课的各类载体,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校把思政课堂放到广东现代化建设一线,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持续推动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各业先进模范、名家大师和专业骨干等登台讲课,凝聚起讲好思政课的强大社会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怎么建设?
省委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省级层面先后印发了《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措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措施》等文件,建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省委教育工委主抓、各有关部门合力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立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分层分类指导。
广东遴选建设22个高校“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带动建设15个“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和46个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培育单位,推动全省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渐次铺开,凝聚“大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办好大思政课,持续推动思政育人模式创新,已成为广东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所在。广东推动各级学校配齐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选聘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聘请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邀请“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到校授课交流,共同讲好“大思政课”。
去年,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广东成立12个省级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8个省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打造5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创设11个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23个“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表示,接下来,广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思政教育新局面。
今年初,广东省委1号文发布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系统部署教育“八大工程”,其中第一项就是立德树人铸魂工程。这释放出十分鲜明的信号: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5月20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听取我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并对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进一步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担当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开发用好思政课课件、讲义,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丰富讲好思政课的各类载体,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校把思政课堂放到广东现代化建设一线,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持续推动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各业先进模范、名家大师和专业骨干等登台讲课,凝聚起讲好思政课的强大社会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怎么建设?
省委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省级层面先后印发了《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措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措施》等文件,建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省委教育工委主抓、各有关部门合力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立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分层分类指导。
广东遴选建设22个高校“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带动建设15个“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和46个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培育单位,推动全省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渐次铺开,凝聚“大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办好大思政课,持续推动思政育人模式创新,已成为广东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所在。广东推动各级学校配齐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选聘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聘请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邀请“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到校授课交流,共同讲好“大思政课”。
去年,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广东成立12个省级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8个省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打造5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创设11个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23个“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表示,接下来,广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思政教育新局面。
地方有决心: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 陈爽
广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努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结合广州实际,充分发挥海上丝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优势,发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功能,高质量办好大中小学红色教育课、传统文化课、综合实践课程,打造“羊城时政课堂”“思政讲习堂”“红棉思政云学堂”等特色思政品牌,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以参与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入推动全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具有“广州特色、湾区示范”的一体化新机制。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秀玉
我们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直面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先行示范,勇于担当。始终牢记使命,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政课内容建设、机制建设、授课方式改进等方面持续推进,培优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