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立人

作者: 罗峰

养正立人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核心,正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与积极回应。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要求学校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各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发布,更是为这场变革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它不仅是对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更是对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培养方向的精准描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育成何人、如何育人、为谁育人”,以此优化学校的育人蓝图培养出既有远大理想又有真才实学,更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山市小榄镇联丰小学近年以“养正立人,臻于至善”为办学理念,以“课程养正、活动养正、经典养正、环境养正”为实践路径弘扬养正文化,夯实立人根基,全面实施“养正教育”培育“德厚艺精的学行良师”和“品端行正的文雅学子”,逐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办学特色。

养正教育的逻辑起点

“养正教育”,这一源自中国传统蒙学的教育思想,是中华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力广泛、深远日持久。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虽历经历史变迁,但这一理想诉求与道德张力依然坚固如初,未曾有大的动摇。“'养正教育’是突出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联丰小学校长刘策说道。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与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教育的核心使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这一纲领性文件为联丰小学办学特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于是,联丰小学积极响应以“养正立人,臻于至善”为发展图景,将“养正”作为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勇于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学校建设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刘策认为,这一创新实践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活方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养正”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教育的力量在于传承与创新。联丰小学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养正教育”为理念,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一系列课程与实践活动。从古典雅致的“养正文化园”到现代多元的“六艺堂”从班级社团的活力四射到校园吉尼斯的激情挑战,每一环节都精心策划,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修身养性,启迪智慧实现全面发展。“养正教育就是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安静而有内涵’的'师生蓬勃生长的乐园’,最终使学生在厚重的传统文化浸润下修身启智,幸福成长。”刘策说。

养正立人的立体路径

联丰小学以“养正立人。臻于至善!为办学理念,致力于通过教育引导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栋梁。为实现这-目标,学校提出了“课程养正、活动养正、经典养正、环境养正”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养正教育。

1.课程引领:柏建养正课程体系

学校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人课程体系之中。不仅开设了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还结合语文、道德与法治、书法、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深厚的文化底组。”刘策介绍道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形成了“一核级六维"养正教育校本课程规划路径。“一核”即养正教育内核,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育品正学生。这是学校的教育哲学,也是养正课程建设的根基。“三级”指学校为培养“身心本正、品德方正、学业端正”的文雅少年而开设的“国家课程、拓展课程、品牌课程”级课程。“六维”则是把养正课程从功能定位上分为六个维度,称之为“六正”课程,即“德正课程、志正课程、行正课程、体正课程、学正课程、艺正课程”,每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独具地位且承担着不同的育人功能。通过系列课程的有效实施,实现学校“德育养正、课程养正、活动养正、经典养正环境养正、文化养正”之目标。

2.活动熏陶:丰富养正教育报体

秉持“以活动育心,提升综合素养的理念,联丰小学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层面,书法、水墨、舞蹈、木刻等校级社团应运而生;班级层面,花艺、茶艺、刻艺、剪纸、十字绣、青花瓷画、脸谱画等班级社团百花齐放,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时光,更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经典诵读大赛、书法比赛、舞蹈展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锤炼意志品质。

文化与民俗精髓,创作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舞蹈作品。社团不仅在省、市、镇级舞蹈大赛中频频摘得桂冠,更在各类庆典活动中精彩亮相,广受好评。其中《喜狮呈祥》远赴澳门,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的庆典上大放异彩;《细娃滚灯》荣获广东省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等奖,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俗舞蹈《小小龙舟仔》以独特魅力获得市原创舞蹈大赛一等奖。联丰舞蹈协会以其浓郁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格,成了学校“养正教育”理念的鲜明标志。

“联丰书法协会”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普及与传承。学校积极承办各类活动,定期邀请省市书法名家、诗词楹联名家走进校园,举办“书法与修身”沙龙、书艺讲座等,让书法传承在校园内蔚然成风,成效显著。学牛频频在国家级、省市级书法赛事中斩获奖项,师牛书法素养实现了质的飞跃。

“联丰木刻工作室”引领传统木刻艺术进校园,补团成员共同创编《墨海刻艺》教材。经师生积极探索,木刻艺术在校园绽放光彩,成为文化建设的亮点。校园内,木刻匾额、楹联随处可见!如《劝学》巨幅、《兰亭序》佳作,彰显文化底蕴。同时,社团融合传统与创新,推出“联丰彩刻”与“木刻拓印”

“联丰舞蹈协会”汇聚了师生的热情与才华,其舞蹈社团深植于中华传统将秦砖汉瓦、青铜器皿等元素融入其中,配以书法篆刻,融诗、书、画、印于体,作品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气息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建设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班级文化,其中红色文化成为亮点。通过编撰校本教材,策划诵诗、讲故事、背格言、唱红歌、观影、写感言六大主题活动,全面弘扬红色精神。这些活动不仅获得中山市少先队工作创新奖与工程奖,还由市电教站拍摄成专题片,在全市范围内广泛传播。自2016年起,学校进一步推进“名人学堂式”国学特色班级建设,每年度各班级围绕一位中华历史文化名人,精心打造班级环境,并开发一系列特色班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学魅力,传承文化精髓。记者获悉,联丰小学先后迎接省内外兄弟学校到校参观交流三十余批次,影响力逐渐凸显。

3.经典传承:厚实养正思想素养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养正教育的重要资源。联丰小学认为,将经典诵读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陶冶性情,提升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学生心灵。每年一度的读书节,联袂上演“诵经典诗文,塑少年君子”诵读盛宴,班级竞相登台,每位学子皆有机会展示。依据年级特色,精心挑选诵读篇目:低年级沉浸在《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的启蒙智慧中;中年级则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步人诗词韵律的殿堂;高年级则深人《论语》《大学》等经典,汲取先贤智慧。校园吉尼斯活动专门设置“诗词大王”项目,学生课前、出探队列行进均进行经典诵读。语文科组还在清晨开设“每日一诗,最美诵读”时间,师生共同录制诗词诵读音频,全校进行诵读。课间铃声也变成了精心选择的最美诵读。孩子们每天都能浸润在经典雅韵的氛围之中。

据悉,校长刘策带头执教传统文化课,引领国学新风尚。自2019年起,学校开设传统文化专门课,订购国学教材。同时,自主编制《中华美德教育读本》《良好习惯塑造未来》等德育教材,为班会课注人实质内容。2021年,学校进一步推出《养正教育读本》,构建校本养正教育体系,明确分层目标,细化年级内容,全面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健康发展。

4.环境浸润:营造养正文化氛围

学校是最应该充满文化味的地方,“好的文化环境能够熏陶人、塑造人,所以需要我们更加用心、更加谨慎。要努力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画都能有声、有色、有形、有气,沁人心,润泽生命。只有这样,置身其中的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生机盎然。”刘策说。联丰小学深谙环境育人之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匠心独运地构建了“一园一廊一堂一厅”的文化矩阵,营造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教育空间。其中,“养正文化园”以石刻铭文、古典屏风为载体,寓“养正”“立人”“勤”“思’等理念于景,让文化之根深植于心:“六艺堂”以孔子像为核心,融合“新六艺文化”,赋予传统以时代新解,激发学子对文化的敬仰与探索;“赏书艺文化廊”与“中华姓氏文化廊”遍布各楼层,展示着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师生艺术展厅”则定期展示师生及名家书画的作品,辅以传统木刻与诗词楹联,构筑起古朴典雅、诗意盎然的学习乐园。如此环境,孩子们每天都能沐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受到良好的滋养。

养正教育的生态发展

在联丰小学的校园里,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生动的课程、丰富的活动、经典的诵读以及优美的环境。学生们在这里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灵的洗礼与品德的熏陶。他们养成了尊师重道、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勇于担当等中华传统美德,逐渐成长为“品端行正的文雅学子”。教师也成长为“德厚艺精的学行良师”通过系统规划,多年的持续实践,联丰小学养正教育得以全面深人,传统文化办学特色逐步凸显。专门课、诵读课、各项社团、班级文化、各项活动均得到时间保证和有效推进,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日渐浓厚,并在养正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活动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先后被评为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联文化教育基地学校、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学校、中山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山市特色美术教学(木刻)实验学校、中山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传习基地、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等。

刘策认为,养正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和“树人”,在“立德”的过程中实现“树人”。联丰小学的养正教育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教育智慧的尊重与传承,也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未来,联丰小学还将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人教育教学管理,继续全方位营造浓厚氛围,推进内涵活动的开展,深人开展课程融合、德育渗透和课题研究,持续推进养正立人文化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