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广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作者: 韦英哲 王思静
2月21日,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总结全省教育过去五年和2022年主要工作成绩,部署2023年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过去五年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公平更加彰显,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教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教育贡献率持续提升,教育强省建设开创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全省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议强调,2023年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锚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任务,振奋精神、担当作为、笃行不怠,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中谋划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广东教育新局面,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保障。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广东特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强基、创优、新生态”。二要加强职业院校核心能力建设,强化产学协同育人,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积极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三要构建分层分类发展格局,统筹不同类型学科专业发展,着力改革资源配置,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四要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要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推进教育数字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激发教育新活力、新动能。六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聚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会议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干出新气象、作出新贡献。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要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三要强化底线思维,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四要强化真抓实干,推动各级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省教育厅,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各高校设立分会场。省政府领导、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各地级以上市分管教育工作负责人、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高校校领导、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在各分会场参会。东莞市、肇庆市、茂名信宜市、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佛山市、广州理工学院在会上书面发言。
工作回顾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朱孔军在工作报告中表示,“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5年来,广东教育公平更加彰显。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全覆盖。学前教育“5080”工程深入实施,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52万个,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提高到87.3%。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历史性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高校5所,占全国一半。
5年来,广东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发展环境好、改革成效明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8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609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施“强师工程”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5年来,广东教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招生就业等急难险重工作,坚决维护教育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实现了教育系统阵地稳固、人员稳控、校园稳定。
5年来,广东教育贡献率持续提升。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率先开展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遴选建设122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10家省实验室均有高校参与建设,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有14家为高校牵头建设,高校已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粘合剂、高端人才的集聚地、颠覆性创新的发生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朱孔军说,“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进取、奋发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教育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设一体化育人思政课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去年,广东组织高校万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网络培训,实现教育系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个全覆盖”。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去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稳妥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提升至95%以上。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截至目前,所有学校全面提供课后服务,所有县(市、区)均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广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下、线上培训机构数量压减比例分别达96%、8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同时,当前全省共建有11所专门学校、2个临时校区。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去年,省、市、县、校立体攻坚,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招生计划引导,支持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不含部委属,下同)、硕士研究生执行计划、本科普通专升本执行计划、普通本科计划同比都有不同程度增长。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优化招生院校专业组设置,稳步推进中考改革。
全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过去一年,广东新增3所高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佛山、东莞两市获批建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占全国首批4个的一半。实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扩容提质工程,遴选建设6个省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60个学科入围ESI排名前1%,增幅全国居首。
办好职业教育服务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为制造业当家提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去年,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出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部省共建大湾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合作示范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是加快推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去年,广东新设广州南沙民心港澳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设立并如期开学,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港澳台在校生超15万人,规模全国最大。
工作要点
未来五年,全省教育系统要聚焦教育现代化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更高水平、更具内涵的教育公平,优化教育供给,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力支撑广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围绕一条主线。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突出两个主题。一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对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二是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健全完善“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的责任体系,加强研究部署、靠前指挥、狠抓落实,不断巩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推进六大工程。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强化思想引领新提升;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工程,构建优质均衡新生态;实施职业教育培优工程,服务“制造业当家”新赛道;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工程,争抢战略制胜新领域;实施教育改革破局工程,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实施教育安全守护工程,营造潜心育人新环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教育厅制定了2023年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做了安排。”朱孔军强调,“有些工作不仅仅是2023年的工作重点,而且在未来的五年甚至若干年都需要持续关注、持续深化、持续冲锋。”
一是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打牢高校基层党建基础、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是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强化公办资源供给,年底前广东每个地市要建成一所专门学校,2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建成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实验区要形成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面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推进“双减”工作;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三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抓实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各地各校要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谋划、高位推进;抓深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学校要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高水平中职学校要积极向国家优质学校冲刺;抓细人才培养工作,职业院校要统筹推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形成高质量培养体系;抓好服务制造业当家战略,将探索区域产科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资源精准配置、有效投放,各地、各校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四是大力发展支撑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加强基础学科顶尖人才培养,在深化选拔制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健全评价激励制度等方面重点发力;强化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扎实推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扩容提质工程,启动关键软件人才培养攻关工程;聚焦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统筹“冲补强”经费、招生指标等资源精准发力,聚焦推进最有希望出大成果的“种子”学科发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整合力量打造若干能够汇聚大团队、承接大任务、产出大成果的高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推动规模质量协调发展,坚持“以本为本”,确保本科生招生规模稳中有升;切实加强就业工作,建设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五是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求突破,要坚持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魄力、改革的手段破解教育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机活力。坚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效能;推动新时代教育督导改革走深走实;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和撬动作用,全力推动有效投资落地落实;在大变局中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师资保证;建设高品质校园阅读空间,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教育投入配置机制,集中财力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事要事。
六是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统筹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优化校园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树牢底线思维,不断巩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交流发言
佛山:加强统筹规划,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佛山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谋教育、立足全局办教育,持续加大优化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出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生态,共创学生好未来的“五好教育”新形态。出台全省首个全学段教育专项规划,统筹公共资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精准设定教育设施配置标准,优化教育布局。编制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实施办法,统筹推进全市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全力保障基础教育公办资源供给,确保“十四五”期间新增公办学位不少于44.3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