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立体”园本研修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作者: 蔡晓冰

“多层·立体”园本研修模式的建构与实践0

我园一直把教师发展放在幼儿园发展的首位,聚焦教师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真问题”,积极分析不同年龄段教师发展的不同需求,提出“择高而立·向阳花开”的教师发展理念。“择高而立”是指园本研修的定位,要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递最新的学前教育发展理念;“向阳花开”是指园本研修的目标,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将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转化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依据“择高而立·向阳花开”的研修理念,提出“多层·立体”的园本研修模式。“多层”是指对于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立体”是指全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维度、全方位的研修。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园本研修,我园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培养效果明显,建成了一支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取得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的有6人,特级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州市骨干教师2人,参加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师4人,参加国培计划教师6人。近三年来,教师个人获奖共计261项,集体获奖共计2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1项、市级2项、区级5项,教师论文发表和专著出版共计40项。我园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3项;青年教师梁丹获第三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前教育决赛一等奖第一名、总决赛冠军、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甘怡静获广州市越秀区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幼儿弹唱)特等奖;杜晓婷的游戏案例《糖果运输机》获广东省中小学幼儿园STEM课程案例一等奖。

一、研修目标

1.横向:以岗分类,精准管理

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体系中,结合教师个人意愿,按照教师职业价值倾向及发挥作用的不同,将岗位分为“带班教师”“专科教师”“行政教师”三类,不同岗位教师的培养方向、考核与评价内容不同,做到以岗分类、定向培养、精准管理。

2.纵向:四阶升级,梯队培养

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全体教师按照入职年限与能力分成“新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四个层次。我园实施“1+3+5”培养工程,即入职一年合格、三年新秀、五年骨干的成长路径,针对每位教师的发展需求,找准最近发展区,助推教师迅速、持续发展。

二、研修内容

1.师德建设为先,择高而立

业以师立,师以德馨。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园的优良传统,每年我园都会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办好“最美教师”“我身边的好老师”等活动,挖掘教师的好思想、好作风,弘扬高尚师德,并签署《师德承诺书》,自觉遵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到爱岗敬业、廉洁自律、潜心育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2.规划唤醒自觉,个性绽放

教师是园本研修的主体,内力驱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专业引领,更需要自下而上教师的专业自觉。一方面,幼儿园指导与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以目标管理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另一方面,每位教师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幼儿园对教师发展规划进行过程追踪管理,每年做阶段总结,三年后对教师目标达成的情况进行考核。

3.基于真实问题,教研相融

我园的教研以实践性的“真问题”为主导,以“发现问题——教研——实践行动——反馈成效——发现新问题——再次教研”行动研究的路径,通过观摩研讨、读书沙龙、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我园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教研环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师合作文化,让教师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和反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有主持、有记录、有观察、有交流、有引领、有反馈,每位教师都积极准备、畅所欲言,通过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三句不离教研”“随时随地教研”也成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常态。

我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教研共同体,横向为双线并进的“常规教研”和“特色教研”,纵向为年级组教研,有效提高了园本教研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非常重视保育教研,例如通过教研共同制定小中大班的“一日生活环节具体操作指引”,规范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有效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三、研究策略

1. 组建研究团队,携手并进

我园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科研导向,倡导教师自主选题、自主参与、自主结伴,鼓励教师根据幼儿园申报的龙头课题,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引进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国画、木工设计、体育等不同研究方向的高水平专业人才,精心培养并打造科研骨干力量。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我园实施“3+2”(即3天在班上进行教育教学工作,2天进行课题资料梳理等科研工作)或“4+1”等模式,让教师做好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共同致力于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并不断发挥该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从而提升我园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

2. 内外联动培养,协同研修

与“师徒结对”相结合的“1+N”教师互助发展模式,旨在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借助园内外各种学习平台,打造内外联动的研修共同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引领资源。

一方面,我园积极与高校合作,邀请全国知名学前教育专家入园进行持续深入指导、开展相关培训,同时,高校专家还带领研究团队到我园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帮助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联通的桥梁。我园还开展国画、书法、舞蹈、语言艺术、插花等丰富多样的培训,以“选修课”的形式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发挥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发展教师的兴趣爱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另一方面,依托蔡晓冰名园长工作室、吴玉琼名教师工作室以及新课程项目联盟等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辐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集中研修学习,将课程建设经验进行推广,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赏,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组建了以“名园长、名教师、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省育才二院讲师团”,分别赴西藏林芝、广西贵港、四川凉山、广东湛江、河源等地及各大专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定期到广东韶关扶贫点跟踪,带动和提升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3.以比赛为抓手,搭建平台

以赛促教展风采,以赛促学共成长。我园积极组织“育才新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组织骨干教师加入智囊团加以指导,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教学能力比赛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观摩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彰显活力、绽放风采,同时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现场的展现技巧以及心理素质的锻炼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建立心灵驿站,幸福成长

幸福的教师会培养出幸福的孩子。幸福的教师会把自身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力量传递给孩子,温暖孩子纯真的心灵,照亮孩子璀璨的人生。因此,我园党支部、院长室、保教室等部门非常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有困难及时帮忙,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咨询,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