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STEAM素养提升的评价研究

作者: 陈丽苗 田芷铭 杨冬梅

幼儿STEAM素养提升的评价研究0

评价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了解儿童的发展,更是为了支持幼儿发展,即如何在了解幼儿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支持幼儿过程性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G省10所开展STEAM课程的幼儿园中采用自制量表作为教育测量工具,对实验园实验组中测与前测之间数据分析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中测数据分析,并对幼儿STEAM素养进行数量化的描述,从而论证幼儿STEAM课程对幼儿STEAM素养的培养价值,并提出建议,以优化STEAM课程策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评价内容

幼儿园STEAM课程对幼儿STEAM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

二、评价对象

G省10所开展STEAM课程的实验园中遴选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合计共790人。

三、评价时间

2021年11月4日至11日,测试周期为一周。

四、评价工具

通过总结幼儿STEAM关键经验与核心素养,形成3个一级指标、16个观测维度,编制《3—6岁幼儿STEAM素养评价量表》。

从3个一级指标中的16个维度对幼儿STEAM素养进行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将其作为量表的一级指标。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二级指标为兴趣与动机、抗挫折、生态观;过程与方法的二级指标为合作能力、观察力、收集信息、计划性、探究力、猜想、艺术表现力、设计能力;知识与技能的二级指标为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大气科学、地球科学、工具使用。

五、评价方式

在测试周期中,本班教师根据幼儿近一周内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以评价量表指标为导向,以STEAM活动、区域探索活动、户外探索活动、师幼互动、幼儿同伴互动等为载体,进行观察,并进行客观打分。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的非参数检验来判断数据组的差异情况。

六、数据分析

限于篇幅,本文选取部分二级指标的数据分析进行论述。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兴趣与动机

据上述表格数据呈现,10所实验幼儿园中,“兴趣与动机”差异性的P值均小于0.05,可见实验前测与中测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有显著性提升。这说明实验园在幼儿园STEAM课程中,能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支持幼儿进行项目或问题研究。如有的实验园通过《高树的果子怎样摘》《鸡蛋撞地球》《发酵魔法师》《放大镜生火》等STEAM课程活动,创设或融入真实情景,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项目式学习或问题为导向的STEAM课程,主要探究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某件事情”。因此,对于部分实验园,教师应该进一步关注幼儿日常的状态、兴趣及需求,设定适宜的目标及研究问题,并给予幼儿所需的支持与指引,让幼儿操作、探索、研究的内容更多地体现“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生态观

据上述表格数据呈现,10所实验幼儿园中,“生态观”差异性的P值均小于0.05,可见实验结果有显著性提升。这说明实验园在幼儿园STEAM课程中能因地制宜,巧妙融入园所、地方特色生态资源,让幼儿回归到大自然中。如通过《有趣的蛋宝宝》《乌龟日记》《调皮的风》《小鸟驿站》等STEAM课程活动,幼儿能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尊重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及践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实验中,“生态观”这个维度目标达成较好。

因此,幼儿园要平衡“生态观”教育活动与其他维度类型活动的比例;补充信息技术、数字文档等方式,以填充因研究实践时间、自然发展规律等制约因素,影响幼儿系统探索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力

据上述表格数据呈现,10所实验幼儿园中,“观察力”差异性的P值均小于0.05,可见实验结果有显著性提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需引导幼儿在带着目的、计划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习惯,获得观察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蚂蚁王国》《小水滴变变变》《蔬菜中的淀粉》等STEAM课程活动,引导幼儿明确观察目的,选择多样的、适宜的观察工具和方式,对事物或对象进行观察比较,并描述、分享发现,从而提高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因此,幼儿园要进一步激发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以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此外,还要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测量工具,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等科学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进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2.探究力

据上述表格数据呈现,10所实验幼儿园中,“探究力”差异性的P值均小于0.05,可见实验结果有显著性提升。

探究力维度致力于培养幼儿探究的专注力,用多样化的方式记录,能大胆推理和分析,尝试寻找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通过《反光条大探索》《昆虫狂想记》《会飞的房子》等STEAM课程活动,有效运用STEAM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抓住STEAM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专注观察、发现与探索的实践机会,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促进幼儿探究力的提升。

因此,幼儿园应创设更有利于幼儿专注探究的氛围,注重观察他们探究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引导幼儿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提升幼儿探究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生命科学

据上述表格数据呈现,有9所实验幼儿园中,“生命科学”维度差异性的P值均小于0.05,可见,实验结果有显著性提升。这说明9所实验园在幼儿园STEAM 教育课程中注重培养幼儿发现周围动植物的多样性,感知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如部分实验园在开展《小鱼儿成长记》《神奇的种子》《木头纪事》等STEAM课程中增加幼儿对生物的关爱和守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而提高幼儿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文化自觉。此外,有一所幼儿园的差异性P值均大于0.05,实验前测与中测无差异,实验结果无显著性提升。

因此,在开展幼儿园STEAM 课程中,我们要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理解和思考的过程中,自发产生求知欲,通过各种渠道,解决自己的疑惑。

2.工具使用

据上述表格数据呈现,10所实验幼儿园中,“工具使用”维度差异性的P值均小于0.05,可见实验结果有显著性提升。这说明10所实验园在幼儿园STEAM 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技术素养,在项目设计制作中培养幼儿使用适当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设计-实践-优化-改良”中使用工具及明白其中道理,是幼儿强烈的求知欲驱动的,要保证STEAM课程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建议开展《光之镜》《我是小“剧”星》

《汽车实验室——新能源汽车》等STEAM课程。只有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有效运用多种工具和实验设备,才能推动幼儿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探索各种丰富的社区资源和有力的工具、设备器材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此外,幼儿园要保证工具和仪器的正确、安全使用,对于部分精密的、操作难度较高的或比较危险的工具,要让幼儿在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使用。

七、结论

1.幼儿园开展STEAM课程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起积极促进作用。

2.评价工具的制定应结合评价目的,以幼儿的发展为导向。

3.现阶段各所幼儿园开展STEAM课程的形式与内容与质量参差不齐。

4.采用量化分析方式能够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观察评价表的打分,能对幼儿STEAM素养的提升效果起检测作用,可随时根据幼儿STEAM科学素养提升情况调整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