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写静思”阅读与鉴赏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 陈国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在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部构建的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适切”教学体系引领下,笔者积极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读写静思”课堂教学模型,即“一个核心三静心六要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个核心”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核心任务;“三静心”指静心读背,静心书写,静心示范,三个静心融通实施;“六要素”指构成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学习目标、真实情境、活动过程、学习支架、评价工具、实践反馈,各要素彼此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读写静思”课堂教学模型符合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组织有序、当堂落实的“适切”小学课堂基本标准。下面,笔者以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为例,阐述第一学段“读写静思”阅读与鉴赏作业设计策略。
一、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随文识字学词
识字、写字、学词、读文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读文”应摆在首要和最重要的位置。读准读顺课文的过程,就是落实结合上下文识字识词、理解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词句,达成认识字词、理解词句的目标。
《找春天》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三道课后题均以朗读课文为前提:第1题提取课文内容信息,“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第2题列举文中两个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第3题为选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必能“看到”“听到”“闻到”“触到”作者笔下生机盎然的春景,跟随文中活泼的孩子们一起找春天。教师范读、范背,激励学生当堂抢背,当堂仿说仿写句子,积累语言范式,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学生不仅能初步感受作者对春天和孩子们的喜爱之情,还能初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功力,积累语感,习得语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提出朗读课文三步骤为读准读顺、语气自然、读谁像谁。因此,无论是哪一课时,当堂朗读课文、鼓励背诵文段是最重要的基础型作业,朗读课文的精准目标就是编者编制的课后题。要杜绝布置单一、机械认读抄写生字词等作业,倡导设计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朗读背诵作业,通过朗读与背诵的具体化、层级性促进学生语言直觉的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二、进入语言运用情境,理解积累词句
阅读与鉴赏的一项硬本领是引领学生一起细读文本,师生在细读中共同发现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倪文锦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坚定不移贯彻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若想每一项学习任务和活动指向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合理的核心任务引领教学。
教《找春天》,摒弃“零碎提问”“繁琐任务”,设计一个真实语用情境下的核心任务:“孩子们,咱们一起朗读课文,跟随作者到户外的角角落落去寻找春天,找寻春天的容貌、身影、声音、气味吧!”这一核心任务,将子任务与实践活动聚焦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营造童话情境上,结合朗读、理解、感悟,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当读到第3自然段时,这一段包含“害羞、小姑娘、遮遮掩掩”三个生词和叠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包含比喻、拟人和反复修辞法,在读准读顺句子、随文识字学词的过程中,教师不讲解,而是故意多次变换句子,与课文的句子形成对比,如读成“春天像个小姑娘,我们仔细地找哇” “春天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遮掩着,躲藏着,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学生通过倾听和朗读,初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顺势仿说仿写句子,逐步领悟表达方式的作用。读课文第4~7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也可采用与课文对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初步领悟作者用词精准、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当堂熟读成诵,顺势仿说仿写一两句话,如此,课后第2、3题迎刃而解。
三、朗读背诵重点句段,仿说仿写词句
每篇课文必有经典句段,这些句段,就是吴忠豪教授反复强调的语言范式,也是任翔教授读夏丏尊《学习国文的着眼点》启示中谈及的“语文学习要重视文字的形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这些经典句段,积累场景情境、细节描写等语言范式,就能抓住整篇课文的精髓,提升语用和思维能力。
紧扣《找春天》的经典文段,设计如下当堂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作业:
读课文时,想想你自己在户外找到的春天,朗读第4~8自然段,仿照这些句子说一说,补充填写下面的句子:
柳树从枝头( )出细丝,那是春天的( )吧?
粉红的桃花芬芳迷人,那是春天的( )吧?
春天来了!她在簕杜鹃、月季花丛中( ),在繁花嫩叶上( )……
根据学情,教师可增加难度,鼓励学生补充字词后再自由仿写句子。填空或仿写无唯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师生点评后,留足时间给学生当堂修订,学生可根据师生点评修订,也可模仿师生的范例修订。学生当堂朗读、摘抄、背诵,在“读写静思”中建构个体的语言经验、涵养审美意识与文化底蕴,提升思维能力。
上述策略在教学中或递进,或融合,或回环往复。教师少问精讲,用核心任务引领教学,学生在“读写静思”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中激活思维,在语言积累与运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当堂读背,静心书写,当堂评改,发展核心素养。低年级学生当堂高效完成所有书面作业,课后尽情开展阅读(如阅读同类文体的文章)、朗诵(如向家人朗诵课文经典文段)、讲述(如向伙伴讲讲自己找到的春天)等拓展型非书面作业,实现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