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驱动的中学德育可视化实证研究
作者: 谷元海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借助大数据及相关分析技术推动中学德育工作创新,以学生习惯养成为切入点,从德育内容、德育渠道、德育平台等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重塑和革新,构建常态化育人模式,有助于规范中学生行为习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齐抓共管和学生个性化成长。
中学教育以德为先,学校德育聚焦于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理想情操、意志品德等问题。基于学校生成的德育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出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将成为变革中学德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引擎。
以德育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驱动中学德育从隐性走向显性、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实时动态,不仅丰富了中学德育的内涵和内容,更拓展了德育的边界,为学生成长提供了立体化、个性化、精准化的育人模式,推动学校德育全员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一、大数据平台拓展德育内涵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各种数据信息的融通整合创造了条件,也对德育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德育平台,改变传统平台单一、静态化的传播管理模式成为新时期德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数据平台的运用改变了中学德育单一化、扁平化的现状,德育内容不仅包含传统的文字、语音,还有图片、视频等,通过多模态数据将多元、立体的德育内容可视化呈现,将有效提升德育的效能。
1.大数据平台丰富德育内容,德育格局更高远
学校通过将传统德育内容与新时期的价值观念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丰富中学德育内容,提升中学生的接受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通过对学生德育数据整体分析和预测,开发与学生发展阶段相契合的德育活动,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中,坚持德育工作“以人为本”,实现德育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远大格局。
2.大数据平台衔接德育断层,德育渠道更畅通
德育不是“孤岛”教育,而是全员教育。在序列化德育实施进程中,依托大数据平台加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相互融合,拓宽学校德育渠道,构建立体化德育网络。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借助微信群、QQ群、工作群等社交软件,实现学校部门的全员参与和家校沟通。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了校园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呈现教育活动,分享师生成长快乐的讯息,实现家校教育资源在线共享,打通了“家—校—生”的德育信息渠道。通过德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不同年级学生基础信息数据与德育数据的互通共享、持续记录,进而实现学生德育信息在“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高效流动,助推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实现。
3.大数据平台牵手家校共育,德育互动更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家校协同育人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改革实践,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家庭学校共同育人”,凸显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战略地位。“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广泛共识和协调行动,更离不开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实践。在大数据平台下,家长不再是学校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参与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二、大数据创新德育评价
大数据所具有的独特思维、先进理念和超强技术为学校德育的革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从2017年起,作为大数据背景下打造多元化德育平台的一次尝试,我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了“悦习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平台。平台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学生日常习惯培养的“痛点”出发,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通过挖掘、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思维习惯和心理习惯等数据,通过可视化呈现结果,走向数据驱动的德育评价,实现了学校德育育人主体多元化、评价维度多元化、学生发展科学化。
1.育人主体多元化
和传统“以教师为育人主体”的德育模式相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平台积极打造“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德育体系。在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家长、学生本人以及家庭、社会都能参与育人过程,真正实现全员育人,消除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育人鸿沟,解决由于不同育人主体间的思维局限性而造成的资源割裂问题,重构学校及教师在德育中的角色定位,推动学校德育从“管理”走向“治理”。
2.德育评价维度多元化
在评价维度上,“悦习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平台着眼于学生在道德、心理、学业、生活、生涯等多维度的评价和综合发展。教师端可以点评学生在校学习、品德、作息、劳动等情况,家长端可以以打卡式记录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交往、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路径。利用教师、家长两端的数据,实现信息互通,生成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多维度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对学生德育大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成长的规律,坚持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提炼出学生的典型行为模式,实现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同时,通过大数据汇聚、分析德育数据,对需要被关注的学生给出适宜、适时教化及干涉。
3.学生发展科学化
根据平台汇总的学生德育大数据来看,一方面,德育大数据驱动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师可以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比较和跟踪,了解不同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和道德认知,诊断和洞察学生个体真实的道德困惑和道德需求,开展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群体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影响是正面的,学生在寒暑假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数量、质量以及学习效果都有了显著提升,德育育人实效进一步得到印证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