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翁源样本”

作者: 韦英哲 黄博彦

山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翁源样本”0

教研强师,教研促教,教研兴校。

当前,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广东省着力打造富有广东特色、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高水平教研体系。近年来,韶关市翁源县主动融入高水平教研体系建设大潮流,全面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支撑、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县域教研工作转型升级,从而带动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翁源以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为抓手,初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研组工作运行机制,教研活动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教师教学能力大幅度提升,课堂建设效果明显,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特色逐渐形成,为山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翁源样本”。

谋出路:突破山区教师专业发展局限

翁源地处粤北山区,一直以来,当地教师大多是“单打独斗”开展教研工作,缺乏合作教研的意识和方式,教研效果不好;教师专业学习途径与方式也比较缺乏,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等相对陈旧落后,专业素养较低;教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视野都受到一定局限。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古爱君指出:“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翁源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的优质发展。”

不仅如此,翁源教师队伍结构还出现“两头大中间小、青黄不接”的现象。以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为例,全县共有743人。其中,超过20年教龄的466人,占62.7%;5年以下教龄的149人,占20.1%。“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职业倦怠较为明显;青年教师虽然工作热情高涨、学习能力强,但缺乏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经验。”古爱君说。

翁源必须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学校,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积极性,从外部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支撑和帮助,内外合力、快速有效地促进山区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教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而学科教研组既是学校教学教研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实现合作探究发展的基本组织。大力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历时两年多,翁源组织了问卷调查,召开不同层面的调研会议20多次。2020年9月,出台《翁源县中小学全面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方案暨教学教研工作五年规划(试行)》,提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用五年时间全面开展教研组建设。

真实践:探索中小学教研组建设路径

翁源以“明方向、促建设、重实效、创特色”为指引,“全面开展、重点打造、逐步推进”为思路,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课题引领、文化打造、机制创新和校本教研等方法,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中小学教研组建设。

课题引领,营造浓郁学术氛围

2020年5月21日,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山区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的研究”立项。翁源选择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建设作为重点打造对象,以课题引领教研组建设。

2022年8月5日,翁源县教育局举行翁源县全面加强教研组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山区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的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会。

会上,翁源县教育局局长张文表示:“该研究课题为打造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小学语文教研组和推动全县教研组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有力推动了全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保证成果的有效性及研究价值,在考虑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和样体性的前提下,县教师发展中心挑选了龙仙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龙仙一小”)、龙仙第三小学(以下简称“龙仙三小”)、翁源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小学”)和官渡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官渡小学”)作为课题的成员标杆校。这4所学校涵盖了城乡学校(3所县城小学和1所含村小、教学点的基层学校)、新老学校(有建校历史长久的龙仙一小,也有新建的实验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情况等有一定的代表性。课题组成员除了教研员外,均来自这4所成员校的教学副校长和语文教研组长,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翁源全面加强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县教师发展中心出台《翁源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从课题申报、过程管理、结题和鉴定等方面,指引学校、教研组、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根据近年来翁源课题申报、实施、结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县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安排下,各校根据学校、教研组的特色优势与现实问题,围绕课堂建设、校本教研活动、“青蓝工程”等内容,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

其中,龙仙一小语文教研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省级课题“‘青蓝携手·共享共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研究”;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变革教研模式,开展省级课题“山区小学语文‘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教研实践模式研究”;龙仙三小语文教研组聚焦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市级课题“山区小学高年级语文‘1+X’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1+X”语文教学模式。

近年来,翁源小学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课题研究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立项课题18项,2021年立项课题25项,构建了“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良好教研生态,营造出浓郁的学术氛围。

文化打造,凝练教研根基特色

为进一步调动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积极性,县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学科特点,安排教研员作为示范教研组顾问,对示范教研组的建设进行专业的指导。在每个学校安排了教研组建设的蹲点人员,负责对学校教研组建设进行全面指导和服务。

以官渡小学语文示范教研组为例,原来该教研组设定的目标是“厚积薄发 深入浅出 诗书养性 文章育人”,经教研员指导后修改为“打造重教研、求实效、谋发展的教研团队;培养肯实干、善学思、敢创新的教研队员”,既兼顾团队和个人发展,又与理念吻合、与方案一致。

翁源引导学校加强示范教研组建设,并要求示范教研组将组建情况上墙。上墙内容主要包括教研组名称、人员构成、教研组理念与目标、近期教研活动主题与内容,以及集体备课、公开课等制度。同时,将建设教研活动室——教研之家作为初期推进教研组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教师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场地。

据统计,翁源目前共有200多个中小学教研组,其中,已组建了35个示范教研组,打造了35间教研活动场室。例如,官渡小学语文示范教研组场室分团队理念、组员风采、制度导航、荣誉展示栏、教师成长记录五个区域,仙鹤学校示范教研组场室体现兰韵文化的本土特色,等等。

此外,县教师发展中心还统筹开展片区、全县教研组建设工作交流活动,如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青蓝工程”经验交流、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经验交流、课题实施和管理经验交流、“双减”政策下的优化作业设计经验交流等,搭建教研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示范教研组的引领作用,打造共建共享共进的教研文化。

机制创新,优化教师成长模式

开展教研组建设的研究,就是要促进教师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接受再教育。2020—2021学年是翁源全面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之“课堂建设年”。县教师发展中心重点把课堂建设作为落实有效教研的发力点,提出“以培促提升,以赛促提升”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指导学校加强课堂建设,增强课堂效益。

2020年10月,组织40周岁以下的中小学语、数、英青年教师进行以“课堂建设能力提升”为主题的专项培训。为检验学习培训成果,2020年11月至12月,组织县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全县共有31所中小学的师生约3500人次参与此次比赛。

近几年,翁源新招聘了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新教师快速成长便成了学校面临的教研课题。课题成员校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每学年初,语文教研组就安排“青蓝工程”师徒结拜会。会上,老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队,签订协议。教研组除了要求徒弟们每周听师傅1节课,师傅每周指导徒弟上2节课外,还定期安排“师徒见面课”“师徒同课同构”“师徒同课异构”活动。课后师徒共同讨论交流,寻找更优的教学方法。

龙仙一小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及学校进入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使语文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学校的品牌效应,成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的重要研究任务。学校“青蓝工程”采取“师长制”和“导师制”的分级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举行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教学比武、公开课等,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机会;创新学习模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学习活动,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发动教师自找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丰富个人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记录、教育成长记录。

校本教研,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各教研组着眼学校实际,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扎实开展校本研究。

龙仙三小语文教研组以“提升价值,打造名师,辐射引领,实现共赢”为目标,进行了以“课堂模式”为特色的校本教研,开展“学名师优课、听专家讲座、读名家名作、谈心得体会、比课堂教学”等系列活动,将校本教研真真切切落在实处。除了在“实”上下功夫,教研组还在“研”上做文章,固定周期开展集体教研、主题研讨、读书交流、区域内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活动。为了真正落实每一项教研活动,教研组将每周二下午定为语文教研时间,而每个单周五下午则为语文示范教研组的教研时间。每个学期语文教研组会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人人登台”活动,并积极响应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号召,把优质的语文课送出去,共享高效课堂。

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秉持“真教、真学、真研、真发展”的教研理念,以“立足言语表达土壤,坚守纯真语文本色”为目标与追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开展听美文诵读、练诵读技巧、描楷书字帖、练板书技巧、文本解读训练、阅读分享会、课堂实战、一研三磨、主题培训、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论文笔会和对外交流等系列活动,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使教研组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研究型组织。

官渡小学“小荷尖尖”语文教研组针对学校教研组成员中应届毕业生和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较多的特点,在校本教研活动的安排上以“抓好常规教研活动,筑牢基本功的根基”为原则,开展了“人人登讲台”公开课、送教下乡、优秀课例、示范课等课堂实践活动,通过磨课、试讲、制作课件、设计板书等方式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避免成员“吃不饱”或“够不着”的情况,语文教研组从全员的明理念到针对年轻教师的夯实基本功再到解决中年教师的教学瓶颈进行层层铺垫,巧设主题有针对性开展教研活动,促使教研组成员抱团取暖,整体提高教研水平。

共发展:促进区域教育教学提升质量

在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理念引领下,翁源逐步实现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师校本培训、拓展学习空间的价值目标,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级教研体系逐步健全

翁源逐步形成了“县教师发展中心—片区教研(工作室)—学校—教研组”自上而下的四级教研运作体系。其中,“主题式”片区教研是主要抓手,教研活动主题有“必选主题”“供选主题”“自创主题”三类,以“搭台引领(教师发展中心)—探索研究(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学科教研组)—均衡成长(学校学科教研组)—成果共享(学校学科教研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形成教研发展共同体。

同时,各校学科教研组还利用线上教研平台,组建校际、跨县市的网络教研联盟。目前,翁源已成功打造20个“县优秀教研组”,10个教研组被评为“韶关市先进教研组”。

教师教研能力快速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