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游戏 优化班级管理

作者: 王浠又

【摘要】班级管理在小学德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不仅能有效地维护教学秩序,还能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品德。小学班主任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能将严肃的说教变成轻松愉快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班级管理;游戏;小学德育

作者简介:王浠又(1988—),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唐闸小学校。

传统的班级管理依赖于班主任的说教,以奖惩为主要方式,这样难以让学生学会自律。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既能让爱玩游戏的小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快乐,也可以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的方式,优化班级管理,达成德育目标。

一、游戏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班级凝聚力

正所谓“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集体生活中,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万难。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从而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培养规则意识

社会秩序的稳定离不开规则的制定。如果缺乏规则的约束,社会秩序就会变得混乱。所以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生抓起。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会制定一些制度。然而部分小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学校制度,只是为了得到班主任的赞扬而去遵守,其实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1]。另外,在游戏前,规则的设定必不可少。学生主动遵守游戏规则,有助于增强规则意识,提升自律能力,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懂得遵守班规、校规。

(三)促进师生交流

班主任的教学不只是知识的单向输出,也需要学生的反馈。部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会对班主任有畏惧的情绪,与班主任之间产生隔阂,这使得班主任难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在游戏中,班主任与学生能够进行充分交流,拉近彼此的关系。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班主任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四)释放学生压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给予的期望常常会让学生感觉有压力,甚至产生负面情绪。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被及时宣泄出来,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快节奏的学习之余适当地玩游戏,能让学生缓解自身压力,调整心态。这样,学生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接下来的学习。

二、游戏在班级管理中的设计策略

(一)角色扮演游戏,提升责任意识

班级建设是每一名班级成员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常常会得到他人的肯定,从而产生自信心和形成自我认同。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班主任在进行班委任命时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抽签或者选举的方式扮演班委的角色。可供学生扮演的班委角色很多,如小组长、学习委员、班长等。每种角色对应着不同的责任:小组长要收齐本小组的作业,学习委员要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班长则要处理好班级事务。当学生进行班长这一角色的扮演时,班主任可以每隔一个星期任命一位班长,并把这个星期的班长名字写在黑板上,以此提醒作为班长的学生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同时提醒班上其他学生听从班长的指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能深刻感受到管理班级的不易,在他人担任班委时学会理解他人,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在担任班委的这段时间里,学生能明确学校设立规章制度的意义,从而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尝试扮演班委,通过处理特定事务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锻炼自身的统筹规划能力。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能使班级秩序变得井然,还能打破传统班级管理的局限,为每一名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认识到,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从而学会承担责任,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

(二)木头人游戏,增强纪律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纪律的管理令不少班主任头疼。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如果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于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就难以做到科学管理,甚至会出现不认真听课、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的情况,这将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造成不利影响。而班主任通过木头人游戏,能有效地处理学生排队、上课、午休时的纪律问题,增强他们的纪律观念,维护课堂纪律。

木头人游戏通过“123木头人……”等口令,来对学生的语言、行为进行约束。如果有的学生听到口令而没有执行,班主任就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学生在排队时应遵守的纪律是“快静齐”,即“动作迅速,保持安静,队伍整齐”,但部分学生常常会出现拥挤、吵闹等情况。对此,在他们排队时开展木头人游戏是很有必要的。在游戏中,位于队伍第一排的学生负责喊“123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口令。在第一排的学生喊出口令后,其他学生就要立即站好,停止说话,向前看齐。此时,第一排的学生要向后观察,寻找没有听从口令的同学,让他们做好在下一次活动中表演的准备。随着木头人游戏次数的增多,班主任会发现学生排队时的秩序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提升。另外,班主任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木头人游戏。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上课时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与同桌交头接耳。对此,采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班主任一般会责备该学生。然而,这样很难让学生学会自觉地遵守纪律,而且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2]。如果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开小差时说出口令“123木头人,不许说话”,学生往往会立刻听从口令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就算班主任不说口令,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培养学生纪律意识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木头人游戏有助于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规范自身行为,树立纪律观念。班主任通过木头人游戏,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秩序离不开每一个人对于纪律的遵守。

(三)两人三足游戏,营造良好班风

集体生活离不开团结协作。如果集体中的个体缺少团结协作的意识,那么这个集体就会变成一盘散沙;而如果每个个体都能真正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凝聚力量,共同努力,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班风。

为了营造良好班风,班主任可以通过两人三足游戏来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游戏前,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两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比一比哪组的用时最短、配合最好。同组的一名成员需要用一根绳子将自己的右腿与另一名成员的左腿绑在一起,在游戏开始后协力从起点出发走向折返点,再走回起点。班主任作为裁判在比赛场地一侧进行计时。班主任通过本次游戏可能会发现:有的小组配合默契,团结一心,采用喊口号的方式,很快就能走完一个来回;而有的小组全然没有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游戏时出现无法前进或摔倒的情况,甚至会推脱责任、埋怨对方。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两人三足游戏难度较小,班主任就可以加大游戏难度,让学生进行多人多足游戏,同时在行进路线上设置障碍物。随着游戏的参与人数增加,学生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多。如果学生能逐一解决问题、达成目标,那么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将得到有效训练,他们也将深刻认识营造良好班风的意义。在游戏过程中,班主任除了充当裁判,还应充当观察员的角色,观察每个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从中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对于能积极主动地喊口号、进行指挥且具备领导能力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为团队做出更多的贡献;对于不配合其他成员或没有掌握合作技巧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提出建议,帮助他们学会沟通合作[3]。

两人三足游戏考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游戏时,一个人出现的失误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团队的所有成员只有相互配合、相互鼓励,才能走向胜利。这类游戏也能为良好班风的营造打下坚实基础。

(四)闯关游戏,培养道德素养

学校是学生形成道德观念、实现素质发展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班主任可以借助故事,每周开展两次闯关游戏,通过讲述有关道德的故事、分享关于故事的启发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道德观念。闯关游戏的第一关可以是“概括启示”关。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例,班主任可以在学生闯关前给他们讲述这则故事,讲完后让学生抢答孔融具备的品格(尊老爱幼)。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就可以积一分,并且可以进行第二关“列举故事”的挑战。班主任可以说出一种品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讲述一则与这种品质相关的故事。如班主任提问:“有什么故事体现了对师长的尊重呢?”学生便可以讲述曾子避席的故事:“曾子在看到老师准备向他传授知识时,立刻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以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学生如果能正确地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可以积两分;即使只能正确地说出故事的题目,也能积一分。学生借助曾子避席的故事,能够有意识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曾子一样尊重师长,如见到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时主动问好,进入教职工办公室前主动喊“报告”等。班主任可以在每个月末统计一次学生得到的积分,为积分最多的学生准备一些小奖品,从而激发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

闯关游戏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还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道德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遵守。学生在倾听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从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学到谦逊、礼让、诚信等优秀品质,获得道德方面的启示,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和意义,并且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在乘坐公交车时给弱势群体让座等。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重视小学德育工作,巧妙运用游戏来优化班级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使班级管理充满活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 胡新建.游戏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辅助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9):81.

[2] 闫冰.我的班级管理创意与策划[J].快乐阅读,2013(14):31.

[3] 赵刚军.班级管理中用游戏塑造学生良好行为[J].山东教育,202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