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路径

作者: 曹秋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人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生命价值教育迫在眉睫。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的重要学科,在渗透生命价值教育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生命价值教育的含义,分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以及路径,旨在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命价值教育

作者简介:曹秋(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生命的价值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正确地认识生命、对待生命,是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接受生命价值教育,并且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更科学、合理地规划人生。有效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生命价值教育综述

(一)生命价值教育的含义

生命价值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或带领学生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促使其以更为积极的态度肩负生命中的各项责任和义务。有效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观,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态度,为学生未来全面、健康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

生命价值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认识生命的本质,即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第二,探索生命的意义,即深入思考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生命的意义;第三,认识生命价值,即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生存上,还在于生命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第四,培养正确的对待生命的态度,即培养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能浪费生命;第五,强化生命责任意识,即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1]。

(三)生命价值教育的特征

生命价值教育具有以下几项显著特点。第一,人文性。生命价值教育强调人的价值和精神世界,体现了对不同个体的关怀和尊重。第二,综合性。生命价值教育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第三,实践性。有效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认真传授各种理念,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第四,发展性。开展生命价值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的身心、情感以及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各项理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综合素质

生命价值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二)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命价值教育,能够使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和困难,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韧性,预防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效开展生命价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上渗透尊重生命、珍惜健康、追求幸福等生命价值教育理念,能够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指引,让学生深入理解其所承担的责任以及生命的价值[2]。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努力提升自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进而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五)强化生命意识

生命价值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通过教育,学生不仅能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奥秘,还能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从而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价值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价值教育愈发受到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教师在将生命价值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不仅会对教育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价值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与现实脱节

随着我国社会情况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然而,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更新生命价值教育内容,存在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此外,部分教师传授的生命价值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时,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机械化地向学生讲述知识。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认识到生命价值教育的重要意义,无法深入思考其中的内容。此外,部分教师对生命价值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充分将教育资源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学方法单一。

(三)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生命价值教育意识参差不齐,且部分教师缺乏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经验以及相关知识,导致教师无法顺利、有序地开展生命价值教育。

(四)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将生命价值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但是并没有将其作为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教学工作。生命价值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教学工程,短期、间断的教育难以产生显著的教育效果。

(五)缺乏长期的跟踪和反馈机制

生命价值教育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关注,学校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进行持续的评估和管理。当前,部分学校没有建立生命价值教育的长期跟踪与反馈机制,没有对其进行持续的监督和管理。

四、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路径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将生命价值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前,应当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后续的教学活动在正确的教学方向指引下开展。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旧版)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展开,与生命价值教育有极强的关联。教师在将生命价值教育融入本单元的教学之前,应当明确以下几项教学目标: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学会关心他人,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教学工作。

(二)整合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应当有效整合和串联生命价值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各个主题中,使学生在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内容中接受生命价值教育,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仍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旧版)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分为“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个章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取和整合其中的生命价值教育元素。比如,在教授“探问生命”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独特且短暂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在教授“珍视生命”时,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生命的独特性、重要性,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不断发掘生命的力量;在教授“绽放生命之花”时,教师应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在后续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创新课程开展形式

在将生命价值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时,可以利用分组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这一单元的内容,随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组,让学生分组探究以下课程问题:“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帮助他人对于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作为初中生,我们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哪些?”“奉献的人生是否能够体现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是否在于奉献,为什么?”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四)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家庭、社会等各方主体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教师要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介绍生命价值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教师还要利用社会资源,与社区、养老院等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提高教师团队素养

教师是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重要主体,其在生命价值教育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学校应当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确保其对生命价值教育的认知满足授课工作的要求,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六)持续跟进与反馈

教师在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持续的跟踪与评估,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如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其个人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对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确保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极为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持续跟进与反馈,有效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培养更为优秀且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少容,彭冰冰.高校思政课生命教育功能实现的应然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28):19-21.

[2]严春蓉.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4,38(1):37-41.

[3]刘子萌.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探究[J].大学,2021(12):39-40.